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绍兴日报

红色领航共富路

日期:08-23
字号:
版面:第01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 记者 杜静静 通讯员 王华伟

  距离上虞区100多公里的舟山市岱山县大鱼山岛,是81年前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海防大队血战日寇的战场。岛上矗立着一座革命烈士纪念碑,上面镌刻有42位英雄的名字,排在首位的烈士就是严洪珠。

  近日,记者走进严洪珠的出生地——上虞区崧厦街道严巷头村,寻访英雄足迹,重温英雄故事。

  严洪珠原名严鸿翥,1923年出生于一个普通工人家庭。1939年,16岁的严洪珠加入上虞县抗日战时政治工作队,积极从事抗日救亡工作。1940年4月,严洪珠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年6月,政工队解散,严洪珠经党组织安排,打入上虞青年服务队,担任区中队指导员,在隐蔽战线为党工作。数月后,严洪珠离开上虞,赴苏北参加新四军六师十八旅教导队学习。结业后,他被分配到浙东三北姚海地区自卫大队(后整编为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海防大队一中队)任指导员。

  “不管在哪里,严洪珠的工作均极为出色。他善于动员和组织群众,其所在的海防部队成为浙东抗日战场一支重要力量。”上虞区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员王吉祥动情地说。

  1944年5月,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海防大队接到纵队政委谭启龙和司令员何克希的指示,向舟山群岛进军,开辟海岛游击根据地。

  大鱼山岛是舟山群岛西北一个小岛,长约6公里,宽1.5公里,有300多户住户。岛上未驻日军,但驻有伪舟山保安总队的一个分队。

  1944年8月19日,严洪珠和其他干部率领海防大队一中队76人向大鱼山岛开进。21日凌晨,在大鱼山岛的南水头滩涂登陆。因岛上伪军告密,25日清晨,200多名日军和300多名伪军分乘舰船,包围了大鱼山岛,并在两架飞机的配合下,发起攻击,妄图一举消灭岛上的抗日武装。

  村岙里,山岗上,弹石横飞,硝烟弥漫。严洪珠带领战士们在打旗岗阵地顽强抗击。在弹药匮乏、援军未至的危急时刻,依然坚守阵地,以少敌多,打退敌人多次进攻。

  “这场战斗相当惨烈,很多战士倒下了,叔叔也身负重伤,就是在这样的危急时刻,叔叔也不忘从挎包里取出所有的绝密文件烧毁。”严洪珠的侄子严毓林从当年史料中了解到,叔叔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他命令战友撤退,自己忍着伤痛进行掩护。他用枪膛里的最后一颗子弹对准自己,壮烈殉国,牺牲时才21岁。

  这场被誉为“海上狼牙山之战”的惨烈血战,即使在81年后的今天听来,依然让人热血澎湃。这场撼海震波、激荡着浙东儿女血性的血战,在重创日寇嚣张气焰的同时,也开创了我军海岛作战的先例。

  铁血丹心铸忠魂,严洪珠用生命践行了生前“宁可牺牲,不做俘虏”的铮铮誓言。如今,不仅大鱼山岛立起了烈士永恒的丰碑,上虞区也在龙山烈士陵园树了纪念碑,供后人瞻仰。

  在严巷头村党群服务中心展板上,村党委专门开辟专栏,介绍严洪珠烈士英勇事迹。“英烈们不畏强敌、浴血奋战的精神,是鼓舞我们奋力拼搏、勇往直前的强大力量。”村党委书记严松桥经常在这里给党员们上党课。当外地游客前来寻访英烈、学生们前来研学时,他也会客串当讲解员。“接下来,我们还要挖掘、利用好红色资源,不断将红色文化融入研学体验,赓续红色精神。”严松桥说。

  如今的严巷头村,早已面貌一新。村里有大小伞企100多家,成了名副其实的伞业专业村。家乡后人继承先烈遗志,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依托“一把伞”,硬是闯出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