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绍兴日报

苏轼为何能把流水账写得热气腾腾?

日期:08-21
字号:
版面:第12版:文艺       上一篇    下一篇

  ■ 见习记者 俞姝萱 文/摄

  8月15日晚上,绍兴市文化馆内座无虚席,《中国诗词大会》文学顾问、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携《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的诗词与人生》在绍兴开展主题讲座。他用生动的讲述与深刻的解读,带领绍兴市民走进苏轼的诗词世界与人生境遇,为古城的夜晚注入浓厚的文化气息。

  生动分析苏轼的诗词与人生

  “绍兴对鲁迅而言是文学的精神原乡,在鲁迅的文学作品中,这座城市占据了非常大的篇幅。”他回忆起10多年前首次到访绍兴鲁迅故里的经历,感慨道:“绍兴是一座拥有2500多年文脉的历史‘活城’,细品之下,就如咸亨酒店里的黄酒那般醇厚。2500多年来,绍兴这块丰饶的土地不断孕育出新的人物、精神、作品与内涵,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历史名人,这份底蕴值得骄傲。”

  在解读苏轼的人生时,康震围绕“扎实治学”“逆境豁达”“风趣挚友”三大关键词展开,串联起苏轼从21岁中进士到晚年贬谪的人生轨迹。他特别提到苏轼兄弟的备考经历:“为参加科举,苏轼与苏辙用一年时间各写50篇策论,纵论政治、经济、文化,而非局限于小事。北宋科举有‘论语注释填空’的难题——要指出句子出自哪本注释本,再据此作文,当时30多位进士中,仅22岁的苏辙全答对,这正是扎实背诵与积累的结果。”康震强调,背诵不是死记,而是把知识沉淀在记忆里,所有知识的学习,背诵都是首要环节。

  讲到苏轼的贬谪岁月,康震用鲜活的生活细节还原其“把风雨变风景”的智慧:“在黄州,他买木桶盆、串邻里门,与炸酥油饼的、酿酸酒的人打交道,喝到微醺就躺竹林眯一会儿,醒了再去下一家蹭饭,最后用枣汤醒酒。他的一天不是‘大江东去’的豪情,而是寻常人家的烟火气,但他能把流水账写得热气腾腾,这正是他保持良好心态的秘诀。”

  谈及苏轼的性格,康震分享了多则趣味典故。拜访宰相吕大防时,吕正在睡午觉,苏轼见其客厅水缸里的绿毛龟,便玩笑称“唐庄宗时外邦进献的六眼绿毛龟,睡一觉顶别人三觉”;与刘贡父吹牛“考进士时只吃三白饭(白米、白盐、白萝卜)”,对方竟真以“三白饭”待客,苏轼又以“毳饭(三毛,意为无酒无菜)”回敬。“这些玩笑里藏着他的通透,所以朋友从不怪他,反而觉得他可爱。”

  康震还对比了苏轼与李白的差异。“李白一生想做官却仅任三年翰林供奉,政治上多失意,他的‘飞流直下三千尺’是感性的浪漫;苏轼做过八个州郡首长、三品尚书,有基层与中央双重经历,即便累计被贬十几年,仍关注人间烟火,他的‘不识庐山真面目’是理性的自省——两人分别是唐诗、宋诗的代表,合起来就是中国人的性情与理性。”

  苏轼与陆游有诸多相似之处

  一个半小时的讲座中,康震对苏轼诗词与人生的分析生动有趣,现场氛围轻松而热烈。在互动提问环节中,观众们更是踊跃举手发言。

  一名中年观众现场提问:“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是绍兴人,听说他是苏轼的‘头号迷弟’,您能否讲讲两人之间的联系?”

  康震从历史背景切入,条理清晰地作了解答。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陆游因主张抗金遭排挤,二人虽分属两宋,但人生境遇有诸多相似之处。另一方面,苏轼在北宋时期无疑是最杰出的文学家,陆游对苏轼的书法和诗歌多有褒奖。在陆游看来,苏轼的书法是一代楷模,诗歌如“天中云汉”,遥不可及。陆游诗歌沉郁豪放的风格,也有一部分受苏轼影响。

  “如果让您向孩子们推荐苏东坡的诗词,您会选择哪一首?”面对这个问题,康震毫不犹豫地回答:“我肯定推荐最经典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每个诗人笔下的作品,都蕴含着他们心中的景象。孩子们在小时候,就应该多读这类气壮山河的诗词,培养豪迈的气度与文化素养。”

  讲座落幕时,许多观众意犹未尽。不少人手持《康震诗词课:苏东坡12讲》,等候康震教授签名,其间还抓紧时间向他请教诗词相关问题。现场等待签名的周小姐表示,“康震教授用平实生动的语言解读苏轼的诗与人生,让我对古典诗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感受到其中永恒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