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绍兴日报

英烈精神代代传

日期:08-21
字号:
版面:第06版:时局       上一篇    下一篇

  ■ 记者 陈 琪

  新昌县回山镇新天村旧宅岙自然村,坐落于群山密林之间。一条石板路,从抗日英烈梁雨亭的旧宅遗址延伸至村口,这位在四行仓库保卫战中牺牲的英烈,便是从这里走出家乡,踏上保家卫国的征途。

  8月,小山村闷热如蒸。村委会议室里,村干部和村民代表们正在热烈商讨如何以文旅兴村。“我们有英烈留下的‘红’、山水自然的‘绿’,还有清官梁葆仁的‘廉’。”新天村党总支书记梁明宏作出总结,要利用好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引进文旅项目,发展乡村旅游。眼下,首要的就是挖掘、宣传好烈士事迹。

  1906年,梁雨亭出生在这个小山村。19岁时,受爱国思想感召,他投笔从戎。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的炮声震动了上海,26岁的梁雨亭随部驰援,身负重伤。伤愈后,他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军官训练班,淬炼成了一名前线指挥官。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梁雨亭所在的第88师奉命开赴上海。已是少校营长的梁雨亭,就在战略要冲八字桥阻击日军。这座虹口通往闸北的咽喉桥梁,是破坏日军包抄中国军队企图的关键阵地。三个多小时的拉锯战,子弹如雨,阵地几度易手,梁雨亭和战友们用血肉之躯死死钉在火线上,最终让八字桥成为分割敌我的钢铁界线。

  “无一日不战,无一日不备,白天黑夜争夺。”梁雨亭的家书只用寥寥数语,便道尽了将士们以血肉筑长城的坚定。这样紧张的争夺,在后续的两个半月时间,日复一日上演。10月下旬,战局急转直下。为保存抗战火种,第88师262旅524团团附谢晋元,率官兵420余人进驻四行仓库,掩护主力撤退,同时尽力争取国际舆论支持。梁雨亭作为523团突击队长,毅然加入留守队伍。为了迷惑敌人,当时对外称有八百人,后人敬称为“八百壮士”。

  炮声隆隆,震颤着大地,也震颤着人心。420多名将士的浴血坚守,阻挡了日军四昼夜,用生命和鲜血奏响了一曲抗击侵略的战歌。10月28日,一次惨烈的反击战中,梁雨亭身中数弹,血染沙场,年仅31岁。“以身殉国是军人应有的天职,哪日断信,哪日就是我的成仁日。”梁雨亭在家书里的留言,让每一个读到的后人热血上涌。

  2014年,“谢晋元等八百壮士”被列入第一批全国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梁雨亭的旧宅遗址,也成为后人缅怀英雄的场所。

  村民梁智军家在村巷边,看到有人拜访梁雨亭旧居,他会满怀敬仰地介绍英雄。“旧宅倒了,他儿子在百岁堂边置办了一间房。”指着一间挂有《革命烈士证明书》的屋子,梁智军说。他的敬仰还源于父亲梁碧辉——一位同样经历过抗战烽火的老兵。1937年8月,16岁的梁碧辉亲眼目睹梁雨亭最后一次辞别乡亲,亲耳听见这位族叔辞别乡亲时那字字千钧的决绝:“现在国难当头,为国顾不了家,情愿死在战场上,绝不做亡国奴!”铮铮誓言让彼时的少年心潮澎湃,也让今天的后人肃然起敬。

  “祖父用生命捍卫国土,我们用知识建设国家。”梁雨亭的小孙子梁鹏飞语气坚定。他说,祖父和父亲都已经去世,但“报国”的家训传承至今。家里还准备将《革命烈士证明书》与《荣哀状》等物捐赠给相关纪念馆,“希望这份历史记忆可以让更多人看到,更好地传承下去”。

  如今,梁雨亭旧宅遗址与浙东解放军回山会师纪念馆等红色资源串联成线,成为推动当地乡村旅游发展的宝贵财富。今年以来,仅红色研学活动就已吸引3万多人次走进回山镇。

  夜幕轻垂,山村渐归宁静。百岁堂前的路灯,仿佛英雄凝望故土的温柔目光。八十八载沧桑巨变,英魂从未远去。他的精神已化作漫山青松,守望着挚爱的土地;他的故事,正汇入乡村振兴的江河,奔流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