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茹晨鸿
刘磊,绍兴文理学院兰亭书法艺术学院副教授,出生于河南郑州,先后攻读河南大学教育学学士、哲学硕士,2016年,成为中国美院中国思想史与书画研究中心的博士生。
破“遮蔽”之局
在从事书法理论研究之前,刘磊曾系统研习中国哲学,尤其深耕魏晋玄学与宋明理学。这一学术背景让刘磊注意到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作为东晋名士的代表人物,书圣王羲之虽在书法史上光芒万丈,却在中国哲学史上几无着墨——这种文化身份的割裂,与其在中国文化史上“书文双璧”的核心地位极不相称。
带着这一疑问,2016年,刘磊考入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思想史与书画研究中心攻读博士学位,在导师们的指导下,将学术目光聚焦于“兰亭论辨”与《兰亭序》真伪问题,试图通过这一具体课题,破解王羲之思想价值被哲学史“遮蔽”的深层原因。
选择这一课题,源于刘磊对《兰亭序》特殊文化地位的认知。这部诞生于永和九年的作品,既是王羲之、谢安等东晋名士“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生命感悟,更是中国书法艺术“尽善尽美”的巅峰呈现:其真迹虽已不存,却以摹本、临本、刻本的形式跨越千年,成为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精神图腾——若说中国书法是传统文化核心,《兰亭序》无疑是这一核心中的核心。
然而,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兰亭论辨”虽推动了学术讨论,却因过度质疑《兰亭序》的真实性,导致相关研究陷入“避之而不及”的学术困境。“记得博士阶段初期,师友们曾善意提醒,《兰亭序》的真伪问题众说纷纭,研究起来难度太大,不如换个题目。但我始终坚信,越是争议集中的领域,越需要扎实的学术攻坚;越是关键的文化坐标,越需要还原其本真面貌。”刘磊说。
为此,刘磊展开了系统研究,在阅读大量文献和图像资料的同时,又多次赴绍兴、上海、镇江、扬州、南京、北京、敦煌、沈阳、洛阳等地实地考察,并东渡日本赴京都、东京等地搜集有关资料。2017年,导师建议他从李文田跋《汪中旧藏〈定武兰亭〉》这篇跋文入手,才真正打开研究的局面。
2025年5月,刘磊出版了他的第一部学术专著《思想史视域下的“兰亭论辨”及<兰亭序>文本真伪研究:以“汪中旧藏<定武兰亭>”为中心》,并有幸入选了第八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这既是对其研究价值的肯定,也为打破国内外“兰亭论辨”和“《兰亭序》真伪问题”的学术僵局提供了一定的动力。
耕“教坛”之田
以学术研究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这是刘磊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刘磊曾在绍兴文理学院蔡元培艺术与设计学院从事教学工作,主要教授美术学(师范)专业的教师教育类课程和美术史论类课程。“虽然此类课程看似与我的‘兰亭研究’距离有点儿远,但学生们在《美术课程与教学论》的第一课中,就会了解到我在哲学与艺术学的学术研究过程中的心路历程,从而初步体会到‘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精神。”刘磊表示。
在《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一课中,刘磊深知这门课对于学生学术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于是,他会拿出自己读博期间所记的若干篇学术日记,逐一展示给学生们看。这些日记里,有他对某个文献资料的摘录和批注,有他在研究过程中突然闪现的灵感,也有他遇到难题时的困惑与思考。再之后,刘磊会结合学生们的艺术考察实践,指导他们撰写属于自己的第一篇学术日记,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们学会如何在实践中积累资料、梳理思路,为他们今后的论文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在《中国美术史》和《地方美术非遗课程开发》等课程中,刘磊则会将“我的兰亭研究”作为一个教学专题,通过讲授、实物展示、讨论、临摹等方法,加深学生们对《兰亭序》及“绍兴兰亭书法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此外,在研究生的导师课题中,刘磊已开设《中国古书画鉴定研究》和《兰亭序版本研究》等方向课程多年。在这些课程中,刘磊总是把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分享给学生们,带着他们一起深入探究《兰亭序》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分析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也会带着大家从纸张、墨色、印章等细节入手,学习古书画鉴定的方法。2022年度,他的教学案例入选省级优秀研究生教学案例。他说:“这也让我更加坚信,将学术研究融入课堂教学,是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
立“传承”之志
目前,刘磊主持着两个省部级科研项目。“其中浙江省社科规划后期资助项目《‘汪中旧藏<定武兰亭>’史料整理与研究》是在我博士研究的基础上撰写完成的另一部专著,也可算是我博士论文的‘姊妹篇’,全书20余万字,目前浙江大学出版社正在排校,期待不久之后与广大读者见面。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兰亭序>传世版本汇编、汇校、汇释》正在进行各版本的搜集、整理工作。”刘磊介绍说。
今年4月,刘磊调入绍兴文理学院兰亭中国书法研究院和兰亭书法艺术学院,因此《兰亭序》研究还将是他和他的研究团队所要开展的重点研究工作。不仅如此,书法史学和金石学等领域的研究,也会是刘磊未来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
对于年轻一代的书法爱好者和研究者,刘磊想向他们分享三点人生感悟:其一,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即内因,即主观能动性,即孔子说的“乐之者”。其二,行动永远比想法重要,也就是要在“做中学”,不能只有想法而不付诸行动,那么想法永远只能是想法。其三,人们一般会说,认准了一件事就要坚持做下去,在学书法和从事书法理论研究方面也是这样的,临摹一件碑帖或开展一项研究,就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并坚持一段时间,就会取得一定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