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条溇村联村医生朱丹微:
对村民的病史,她了然于心
■ 见习记者 张 柯
通讯员 金 霞
8月19日是第八个中国医师节。在这个节日里,滨海新区500余名医务工作者依然忙碌在一线,用汗水和责任践行着“德馨于行,技精于勤”的使命,守护着新区约60万常住人口的生命健康。孙端街道三条溇村的联村医生朱丹微便是这群“健康守门人”中的一员。
早晨7点15分,孙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条溇村社区卫生服务站门口,已有不少村民在排队等候就诊。朱丹微如往常一样,比规定上班时间提前15分钟到岗。她的额头沁着细密的汗珠,边开卷帘门边向等候的村民打招呼。
“朱医生,我牙齿痛得厉害。”“朱医生,帮我量下血压。”“朱医生,我来抽血。”……面对焦急等待的村民,顾不上喝口水,朱丹微便迅速进入工作状态。
持续的高温天,让村民们都选择相对凉快的早晨来就诊配药,这也让村卫生站上午的工作量骤增。这边刚放下血压仪,那边又拿起采血针,一上午,朱丹微像陀螺般转个不停,一个人接诊了近50位村民。
36岁的朱丹微是诸暨人,2015年来到三条溇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成为这里唯一的联村医生。三条溇村有2200余名常住人口,60岁以上老人约1180名,占总常住人口数的53.2%。其中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不在少数。有时候,看到不同的村民,朱丹微一下子叫不出村民的姓名,对其病史却了然于心,仿佛心中有一个可以随时调阅的患者病历库。
下午2点左右,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村卫生站内的忙碌稍有缓解,朱丹微又匆匆背上药箱,拿起装有血压仪的塑料袋,顶着烈日,骑着电瓶车,穿梭在村里的小道上,前往行动不便的村民家中问诊。
村内73岁的退伍军人孙连元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但因有视力障碍较少出门。朱丹微每次上门,都会为他测血糖、血压,仔细检查足背动脉,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孙大爷,您餐后血糖有14.3毫摩尔/升,比正常的餐后血糖指标高了不少,一定要控制好饮食,少油少糖,不能酗酒。”朱丹微一边记录数据,一边提高音量叮嘱孙连元。村内老人很多听力不好,她每句话都要重复两三遍,直到对方听清点头。原本说话轻声细语的她,在这10年里,嗓门不知不觉大了许多。
抽血、量血压、测血糖,看病、配药、上门问诊,帮村民预约市级医院的专家门诊……这些都是朱丹微作为联村医生的日常工作。身兼多职的她,也是孙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急救医生,还是三条溇村及附近村庄1970名村民的签约家庭医生,为签约村民提供个性化疾病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全方位医疗服务。
“最担心的就是村民来卫生站跑空。”朱丹微告诉记者。为了让村卫生站的门常开,她每天提早到岗,牺牲午休时间或在下午最热时段上门问诊。有时她还会更早出家门,直接前往行动不便的患者家中进行抽血、检查,再按时赶到村卫生站。她的真诚和负责也赢得了村民们的深深信赖。遇到健康问题,村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朱医生。
在滨海新区,像朱丹微这样的联村医生已依托各基层卫生服务站实现全域覆盖。他们以村社为单元,织起一张基层医疗防护网,为村(居)民提供及时、优质的公共卫生服务。同时,滨海新区还组建了65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完成规范签约人数近20万人,通过建立规范化电子档案,管理辖区高血压患者超2.6万人、糖尿病患者8000余人,进一步兜牢了“街道活、村社稳、上下联、信息通”的高精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助力提升“小病不出村,大病有保障”的基层医疗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