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鉴水长流,忠魂不朽。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在绍兴这片文脉绵长、风骨铮铮的土地上,涌现出无数舍生忘死、保家卫国的英雄儿女。本报今起推出《回望烽火岁月 弘扬抗战精神》系列报道,追忆那段血与火交织的峥嵘岁月,传承英烈精神,汲取奋进力量。敬请垂注!
■ 记者 徐晶锦 何 丹
蝉鸣织就的午后,热浪中浮动着宁静。美丽的杭坞山下,诸暨市店口镇侠父村长澜老街上,白墙木门的同丰商店,如一枚岁月的书签,静静别在时光的扉页间。
店主石碧红守着小店近二十年,迎来送往无数村民与游客。门前这条老街,是通往革命烈士宣侠父故居的必经之路。她早已习惯为络绎不绝的参观者指路、递水,讲几段英雄往事。
“我们这儿从前叫长澜村,后来才改名叫侠父村。”石碧红的话语里透着由衷的自豪,“小时候不懂这名字的分量,长大了才明白,他是从我们脚下这片土地走出去的抗战烈士,是真正的英雄!”
近日,沿着长澜老街,记者来到位于壬泰台门的宣侠父故居,追忆抗战烽火,探寻英烈事迹。
步入故居,两层回廊式木结构建筑古朴敞亮,精心收集的一张张泛黄照片、一件件历史旧物,无声诉说着宣侠父赤胆忠心、舍生忘死的英雄事迹,辉映其“精钢宁折不为钩”的革命精神。
“1899年,宣侠父就出生在这个台门里。他从小聪颖过人,有胆有识,二十多岁就参加革命,为中国革命事业倾注了毕生精力,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出了巨大贡献。”故居讲解员何玲霞的深情讲述,将游客的思绪拉回到那段烽火岁月。
1923年宣侠父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1925年到冯玉祥部队从事政治宣传工作。“九一八”事变后,他在南京等地联络抗日反蒋活动,1934年在天津组织“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西安事变后,他被调至西安协助周恩来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1937年,宣侠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高级参议,在国民党高级将领中进行统战工作并动员大批青年去延安参加革命,因卓有成效,招致国民党当局忌恨。1938年在西安被国民党特务暗杀,年仅39岁。2014年8月,宣侠父入选国家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如果没有那场暗杀,伯父一定能为抗战胜利作出更大贡献。”何玲霞讲述间,一位满头白发的老者缓步走来,他便是宣侠父烈士的侄儿宣涵。自1995年从浙江省第一地质大队退休返乡后,他主动请缨守护故居。“日复一日守在这里,就是为了继承先辈遗志,矢志不渝传承红色精神。”宣涵说道。
八十余载光阴流转,硝烟早已散去,但伟大的抗战精神依然在这片红色热土上传承。今日的侠父村赓续红色血脉,热土新象盎然。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