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6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绍兴日报

“上虞的荔枝”展现科技兴农的更多可能

日期:08-17
字号:
版面:第03版:知行       上一篇    下一篇

  ■ 海 风

  这两天,有细心的市民发现绍兴本地荔枝上市了。这些本地荔枝产自上虞农创客的数字化种植棚。而荔枝引种成功,不仅让上虞的土特产矩阵更加丰富多元,更以亩产超2万元的可观经济效益,为农户增收。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作为典型的亚热带果树,荔枝树低温耐受极限较低,向来被视为“岭南的专属”。而上虞区地处北纬30度左右,冬春气温低,碰上倒春寒更是伤不起,种植荔枝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上虞这次实现“甜蜜突围”,得以在荔枝种植“版图”上拥有一席之地,可谓颠覆性的创新成果,意义非凡。

  如果说“长安的荔枝”是穷尽一切方法、调动一切资源,才得以跨越千山万水达成目标,那么“上虞的荔枝”则是借助科技的力量,成功战胜了“天时”约束和“地利”障碍。这也再次印证,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利器在科技!

  “上虞的荔枝”可以说是我市科技兴农的新成果,同时也向我们展现了向科技要农业创新突破的更多可能。而将可能变为现实,首先需要我们摆脱传统思维的束缚,大胆尝试应用新的科技手段,积极推进农业领域数字化感知、智能化决策、精准化作业。像目前正趋于热门的“AI+农业”,国内不少地方已经先行一步。比如,江苏苏州支持“AI+农业”大模型建设,单项最高给予100万元奖补,目标是到2027年形成15个“AI+农业”大模型;广东茂名荔枝产业大数据平台完成DeepSeek本地化部署,病虫害诊断更高效。我们也要抓住风口,积极跟进,努力营造鼓励创新、尊重创造的氛围,给各类农业主体以稳定的政策预期,让他们敢投新领域、敢用新技术,努力变不可能为可能,变可能为现实。

  科技兴农,加强科技装备建设、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是重要方向。近年来,我市将现代设施农业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推动技术装备迭代升级、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发展质效显著提升。像上虞声名远扬的“四季仙果”,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接下去,我们仍要瞄准这一领域,持续在完善机制、推动发展上求突破。比如在加快绿色技术创新和转化方面,要通过增加示范项目补贴等,构建起“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应用推广”的全链条支持机制;在完善投资风险分担机制方面,要建立“政银保担”联动机制,为技术密集型企业提供股权融资渠道;在完善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方面,要进一步弥补冷链物流设施短板,推广“设施农场+社区团购+电商直播”融合模式等。

  科技兴农,加强科研攻关和推进科研成果转化无疑是源头活水。多年来,我市持续不断的农业科研已结出了累累硕果。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我市各地不同领域仍不同程度存在农业科技和产业经济“两张皮”的现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成果的供给方和需求方信息不对称。广大农业科研人员要真正与脚下的土地形成有效链接,了解掌握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的期盼与要求,面向我市农业产业实际,把方向选对、选题搞准,甘坐农业科研的“冷板凳”,十年磨一剑,把创新成果落实到应用场景,以场景创新驱动科研进展,不断推动我市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