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6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绍兴日报

家乡百姓的 抗日轶事

日期:08-16
字号:
版面:第07版:迪荡湖       上一篇    下一篇

  朱建焕

  暑期忙里偷闲观看了《南京照相馆》。影片中最让我动容的是一群在照相馆工作的小人物,他们位卑未敢忘忧国,展现了普通老百姓的抗日气节,他们的所作所为无一不反映着民族尊严的觉醒。

  实际上,抗日期间每片土地都在上演着可歌可泣的抗日故事。面对日寇侵略,自古耕读传家、民风淳朴的老家同样也不乏这样弘扬民族气节的鲜活事例。

  日本鬼子对待百姓可谓残忍至极,犹记得小时候亲戚老王来外公家做客,外公让我看一下他那只残缺了一块的耳朵。对老王的异状,小时候的我很害怕,外公解释说这是当年日本鬼子残害百姓的罪证。

  老王因没有见过大世面而生性老实。有一次他到街上赶集,在行走到街东关帝庙附近时,一队装备精良的日本兵与他不期而遇。胆小怕事的他哪里见过这样的阵势,心慌意乱之下掉头撒腿就跑。已经看到他的日本鬼子一边口里喊着“三五支队的干活”,一边举起枪接连射出了三发子弹。老王侥幸躲过了前面两颗呼啸而过的子弹,但第三颗子弹却掠过他的脸颊,不偏不倚地从他的右耳朵横穿而过,顿时流血不止。枪声和钻心的刺痛,让老王除了死命往前逃,不知道还能做什么。远远看到这一幕的日本少佐更加坚定老王就是三五支队队员的判断,挥着手中的长刀,拼命催促手下去抓像无头苍蝇一样抱头乱跑的老王。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就在老王精疲力竭想卧倒时,猛然看到了旁边的稻草堆。他急中生智,赶紧钻了进去。这时幸亏街上的百姓给气势汹汹赶过来的日本鬼子指了另外一条路,老王才保住了性命。

  老王耳朵上的洞让我直观感受到了日本鬼子的凶残,但生活在这块涌现出众多忠义志士热土上的百姓,自然不会束手待毙,任人宰割。

  不少热血青年抱着必死的决心积极投身抗战。孔家岙村的孔哲是黄埔军校第十四期第二中队骑兵科的学生,1939年9月从四川铜梁毕业后马上投身到抗战之中,因为在与日军作战时屡立战功很快升任骑兵团团长。我那些小时候生活在孔家岙村的同学经常能够在老孔心情高兴时,在大会堂听他讲军校生活和抗日战争的杀敌经历。那时他们多半以为他所讲的那些金戈铁马战争烽火是吹嘘,直到多年以后在抗日战争图书馆网站查到证据后才明白他说的都是事实。

  最让人热血沸腾的抗日事迹是朱家滩村胡向东的爷爷创造的。血气方刚的他看不惯驻扎在街上的日本鬼子的趾高气扬和蛮横行径,竟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把碉堡里的枪支偷了出来,藏在了朱家滩后面的山上。日本鬼子出动大部队一定要村民交代枪支下落,岂料朱家滩村民同仇敌忾,咬紧牙关保守秘密。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想要放火烧村,保长看到全村百姓性命有虞,随机应变指了个方向,保护了全体村民的安全。这件事极大打击了鬼子的嚣张气焰,让他们彻底明白中国老百姓并非软骨头,相反,他们不但聪明,还有强烈的反抗精神。于是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日本鬼子有所收敛,再也不敢随意欺凌老百姓。

  站在家乡这块热土之上,回望80年前那场血雨腥风的战争,我由衷地为家乡那些英勇的老百姓点赞,因为他们如同《南京照相馆》里那群可爱小人物一样,可歌可泣,值得我们后辈铭记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