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为这一口,食客从四面八方赶来
沥海“鲜”地图越做越大
■ 见习记者 朱灵斐 文/摄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饮食风味亦随地域而生。独特的地理馈赠让滨海新区沥海街道的餐桌多了份别样滋味。
沥海街道地处钱塘江口,江海交汇的自然条件,孕育出品类丰富的海鲜食材。当地小海鲜以肉质细嫩、滋味鲜甜见长,加之价格亲民,渐渐吸引了周边地区居民。不少食客专程从萧山、杭州、嘉兴甚至更远的上海赶来,或采购新鲜海产,或进店品尝滋味,让沥海小海鲜名声渐响。
随着往来人流增多,围绕小海鲜的产业链也悄然成形。批发、零售摊位前常年热闹,主打海鲜的餐馆里食客络绎不绝,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一大产业。如今,沥海小海鲜的名声早已走出本地,成为市内外食客口中的“鲜味地标”。
早市“鲜”动
四方食客为海鲜奔赴
“今天的梭子蟹个头足,清蒸、红烧都鲜得很!”8月14日早上8点,记者沿着海东路走进沥海综合市场,一位摊主热情地向记者介绍摊位上的海鲜。一字排开的海鲜摊位上,梭子蟹、小梅鱼、膏蟹、花螺、横格蟹、蛏子等水产琳琅满目,除了鲜活海产,酒糟腌制的鱼干、虾干等也一应俱全。
“顾客在这儿买到的都是当天到货的小海鲜,新鲜度绝对有保障。”沥海综合市场负责人高百江向记者介绍,自沥海小海鲜名气渐起,每天清晨6点半起,市场里就热闹起来,不少人从上虞、绍兴城区来赶早市,其中大多是专程为小海鲜而来。“特别是周末,一些热门品种甚至得提前预订才能买到。”高百江补充道。
沥海综合市场内共有近140个摊位,水产、海鲜类摊位对用电、排水和清洁要求较高,目前仅有17个摊位。2020年,市场完成一次大规模翻新改造,升级了电力、排污等设施,既为商户提供了更便利的经营条件,也让顾客有了更舒适的购物环境。市场门口设有停车场,方便顾客前来采购时停放车辆。
“沥海综合市场环境整洁,海鲜又新鲜,我几乎天天都过来转转,看看有什么当季鲜货。”沥海当地居民朱雨庆说。在上虞区道墟街道经营拾陆沟土菜馆的郦彩娟,正站在摊位前仔细挑选梭子蟹。“我基本每天都开车半小时过来,就为了这儿的小海鲜。不光个头大、新鲜,价格也实在,店里客人都爱点。”
市场西区6—9号的水产摊位,由金桂君、金梅君姐妹俩打理,妹妹负责进货,姐姐守摊销售。“这摊位开16年了,妹妹每天晚上9点就起床,不管刮风下雨,都要去宁波等地进货。我们摊上卖什么,全看当天的货——哪个新鲜、个头好,就进哪个。”金梅君向记者解释,“做海鲜生意,品质是顶要紧的。”郭旗在沥海经营呐喊川菜馆已有7年,这天他在姐妹俩的摊位上挑了些豆腐鱼。“常来这儿买,东西新鲜。你看这豆腐鱼,开渔前要60多块一公斤,最近降到20多块,味道还好,店里客人特别喜欢。”
老街“鲜”景
猛火锁住海洋的风味
初到沥海,除了在海涂赶海捉蟹,不少人会选择走进沥海老街。古时海塘滩涂密布,“潮退人进,潮进人退”正是渔民世代生活的写照。如今,经过持续改造提升,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的老街焕发新颜,让最具本土风味的小海鲜持续受到青睐。
在沥海吃小海鲜,讲究的就是“起水鲜”。鱼肉紧实、蟹肉鲜甜、蛏类无沙,经猛火快炒锁住鲜味,再搭配简单家常的配料提味,最大程度保留食材本真的鲜味,引得食客胃口大开。席间冰啤酒与各色饮料的开瓶声此起彼伏,交织成属于沥海的“海味交响”。每逢节假日,海东路两旁以小海鲜为特色的餐馆里,常有从上海、杭州专程赶来的老饕,即便驱车两三小时,也要来此“打卡”尝鲜。
尧昌海鲜酒楼就坐落在海东路上,顾客一进门,便能通过明档点菜的方式,直观挑选心仪的小海鲜并选择烹饪方式。记者在现场看到,明档内梭子蟹、白皮虾、小梅鱼、海白虾等应有尽有,当天可供选择的海鲜有近40种。“小海鲜称重后直接送进厨房烹制,从大海到舌尖的新鲜体验,12小时内实现。”今年60多岁的酒楼老板陈尧昌介绍道。
作为土生土长的沥海人,陈尧昌和妻子经营这家海鲜餐厅已近40年。“店里主要经营沥海小海鲜,价格实惠,就是要让食客吃到新鲜美味的海产。”陈尧昌说,餐厅的小海鲜都是他每天凌晨两三点到周边市场采购的,必须仔细挑选,确保品质过关。
8月10日傍晚,三得利酒家里,随着点的菜品陆续上桌,正在就餐的张女士拿出手机拍照,发了一条九宫格朋友圈。“这家店在餐饮平台上评分很高,就约了朋友来尝尝。”张女士告诉记者,她家住越城区稽山街道,当天是第一次来沥海,之前在餐饮评分软件上看到这家店评价不错,一直想来试试,这次是专程而来。记者在三得利酒家看到,店内食客熙攘,生意十分红火。
湾区“鲜”机
小海鲜撬动大产业
漫步沥海街头,七六丘、七一丘、七七丘等特殊地名不时映入眼帘,这些都是当年“大围涂”留下的历史印记。如今,昔日的滩涂早已变为沃野,沥海也从钱塘江口的一个小镇,成长为产业集聚、功能完善的活力街道。“大湾区建设为沥海带来了跨越发展的新机遇。”沥海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一批又一批新兴产业企业在此集聚,随之而来的是人口数量的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以沥海小海鲜为特色的本地餐饮业发展。“顾客多了,大家对餐厅的接待能力、服务和菜品自然有了更高期待。”滨城家常菜馆的老板向记者介绍,店里的食客不少是从安徽、河南、四川等地来滨海新区工作的。“最近东海开渔,生意格外好,基本每天都要营业到晚上11点才能关门。”
已开店40余年的陈尧昌,见证了沥海这些年的发展变迁。他告诉记者:“我们店里的回头客占比很高,很多人吃过一次后,都会带着家人朋友再来。”他还提到,近年来滨海周边环境持续改善,不少外地游客在游览完曹娥江口门大闸、一景牧场等景点后,都会专程到沥海来品尝小海鲜。
如今,面朝广阔海洋,沥海正全力拓展开放空间,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与城市高质量发展。作为当地名声在外的产业,沥海小海鲜也在积极打响品牌,做成更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