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王宏超 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古韵新风引客来。最近举行的“古越新图——一座城的千年叙事”展览上,27幅城市风光图与6米长的《古越新图》一道,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城市发展图景。14位画家历时两年,用画笔饱蘸了情感,书写这座诗意城市的爱与风景。
李俊、吕国钢等中生代本土画家在越城生活了至少20年。他们的眼睛沉淀了这些年的观察,见证了时代与城市的变迁,因此创作中融入的不仅有思考,还有对这方水土深沉的爱。
绍兴文理学院教授李俊坦言自己享受在古城写生的过程。行走在石板路上,远眺山体,近观流水,还有市肆喧闹声穿过耳畔。他创作的《蕺山揽胜》在传统笔墨风格中融入现代气息,厚重而不失灵逸。
绍兴书画院院长吕国钢1992年考入绍兴师专(绍兴文理学院前身),上学时只要没课,他便跑到偏门直街写生,称得上是“城市画家”实践者。他将原汁原味的水乡风貌留在了他的画中,这次展览上展出的《府山龙头古柏》是栽种在越王殿前的南宋古柏,传说由宋高宗栽种,凝结了历史的厚重感。而《古城一角》则巧妙捕捉到寻常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绍兴美术馆工作人员张勇与画家们一起走访多位文史专家,倾听“府山每块石头的故事”。当专家指着文种墓说“这是绍兴士文化的根”,大家醒悟——府山不能只画形,得画魂,于是画作的古柏旁添了束光。
年轻画家杨江从小在府山脚下长大,他坦言此次创作促使他更深入地了解越地历史。“从古城到新城不断变化。我也是见证者。”杨江把自己的思想融入了作品《东越胜境》,见证城市发展成果,画面大气丰盈。
女性作者徐浩月对古城气质情有独钟。她笔下的《绍兴写生小景》《府山公园一角》聚焦小场景,描绘小风光,融入了自己独特的绘画理念,“当目光无限沉入微小物象的深邃内部,咫尺方寸便如被施了法术般无限放大,成为足以容纳整个宇宙的镜子。”
高航飞是安徽颍上人,绍兴是他又一个“故乡”。接到邀请时,他意识到这是通过作品“定格”文脉传承与时代脉动。他把府山当“文脉容器”,用传统青绿山水技法绘山峦古柏,让历史的厚重沉浸在笔锋里,让观众在画里触摸历史温度。创作现代城市时,高航飞用淡墨勾勒建筑轮廓,让玻璃幕墙的反光与山间云雾呼应,让高楼像山脚下自然生长的“现代植被”,暗合当代绍兴宜居风貌,展现山水营城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