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6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绍兴日报

有矛盾有纠纷,“大漏斗”筛一筛

日期:08-15
字号:
版面:第10版:综合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 记者 汤桂平

  “多亏了综治的调解员帮忙!”近日,鉴湖街道南池村村民茹大姐在街道综治中心专职调解人员的帮助下,当场获得15万元的交通事故赔偿款。矛盾纠纷一次性解决,省去了茹大姐向法院起诉、立案执行等一系列麻烦,这也是该中心成立以来高效运行的缩影。

  鉴湖街道以能力提升、平台优化、机制创新为抓手,深耕新时代“枫桥经验”,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全面构建基层善治新生态。统计显示,近一个月以来,街道综治中心共受理调解案件118件,成功化解42件,其余案件积极推进,成为“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生动实践。

  家门口的矛盾家门口化解

  茹大姐的揪心事,发生在今年7月份。当时,她骑着电动自行车和一名同样骑车的小伙子小周在骆家葑村附近发生碰撞。事故有些严重,茹大姐骨折,经交警认定小周负全部责任。前期的医药费,小周已全部支付完毕。茹大姐虽已出院,但因为事故右手已基本不能自理,需要靠护工护理,这就涉及后续的赔偿事宜。

  上个月,鉴湖街道综治中心运行,茹大姐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中心帮忙,看看在诉讼之外有没有解决问题的途径。该中心受理了这起求助,调解员许春美把小周和茹大姐叫到了一起。

  “茹大姐的情况,如果走伤残认定程序,估计还要较长一段时间。”许春美说,调解过程中她发现,小周是个通情达理的人,而茹大姐提出的医药费、误工费、护理费等共计15万元的诉求也在情理之中。最终,在调解员的见证下,双方很快达成协议,小周当场将15万元转账给茹大姐。而茹大姐也承诺放弃主张其他权利。双方的矛盾,就此一次性解决了。

  有了综治中心,在鉴湖街道,老百姓更愿意选择“家门口的矛盾,家门口化解”。无独有偶,前两天,同样在综治中心,一起婚约财产纠纷在中心的“罗国海金牌调解室”成功调解,又一起村民间的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

  多管齐下构建治理新生态

  “有矛盾有纠纷,通过线上线下齐发力,可以先‘过滤’。”鉴湖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谢伟平说,去年以来,街道辖区的综治中心进行了一系列改造提升,进一步细化矛盾纠纷调处的“窗口”功能,并建立了一整套机制。这样一来,老百姓的“急难愁盼”和矛盾纠纷,可以先在这里“筛”一遍,真正实现把问题化解在基层。

  记者注意到,新改造设立的综治中心内厅共设置综合调解室、心理咨询室和金牌调解室等几个区域。经过这一区域“过滤”,最后一关则是鉴湖法庭的立案中心。

  “前面调解实在不成,想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的,最终汇总到这个窗口来。”街道平安法治办负责人徐嘉说,综治中心作为矛盾化解核心枢纽,构建“1+4”协同治理体系,由平安法治办牵头,联动鉴湖法庭、司法所、工会、劳动监察4类主体进驻,打破部门壁垒,推动信息互通。该中心自7月中旬正式运行以来高效运转,调解效能稳步提升。中心内设的“罗国海金牌调解室”“村社书记调解团”等工作室调处案件31件,成功化解11件。

  除了线下的平台治理,街道6月份开通的“南韵热线”也进一步激活了民情预警处置的神经末梢。热线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24小时全天候覆盖街道与村社,配合“简单事项即时回应、复杂事项跟踪办理”的闭环处置机制,成为街道织密“民情感知预警网”的关键一环。热线开通至今,已接收群众咨询、求助101件,所有事项均按机制要求高效、有序办理,初步构建起民情直通、即时响应的基层治理新脉络。

  从带着泥土芬芳的调解智慧,到全天候热线的民情触角,一套完整的基层治理体系日渐清晰,“枫桥经验”在这里绽放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