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6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绍兴日报

生态养殖用清水养好鱼

日期:08-14
字号:
版面:第03版:滨海潮声       上一篇    下一篇

  生态养殖用清水养好鱼

  15万尾鱼苗跃入“水下森林”

  ■ 见习记者 张 柯

  通讯员 金 霞

  本报讯 日前,滨海新区孙端街道敏实生物农业示范园的清水型水产养殖基地迎来鱼苗投放期。随着该批次15万尾优质鱼苗跃入养殖池,敏实集团的清水型生态水产养殖项目也正式迈入养殖新阶段。

  投放当天,满载鱼苗的运输车驶入位于榆林村的清水型水产养殖基地。早已等待在池边的工作人员迅速展开作业,有条不紊地将一筐筐活蹦乱跳的鱼苗投入池中。池底,矮生苦草、绿狐尾藻、轮叶黑藻等多种水生植物随波摇曳,形成一片“水下森林”。

  “养殖池在前期已完成了水生态环境的构建。这些水草如同天然的净化器,既能有效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盐,净化水质,又能通过光合作用持续释放氧气,显著提升水体透明度,为鱼苗营造一个优良的生长环境。”清水型生态水产养殖项目负责人欧阳维介绍,此次投放的15万尾鲈鱼和草鱼鱼苗,按照1000尾/亩的密度进行配置,既保证了鱼苗的生长空间,又便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与平衡。

  随着鱼苗的顺利投放,整个清水型水产养殖基地的养殖系统已进入稳定运行阶段,为往后的高效生态养殖奠定了良好基础。“后续养殖基地以鱼虾、螺蛳等天然饵料为主,减少人工饲料投放,让鱼类在接近野生的环境中生长。”欧阳维告诉记者,工作人员会定期监测水质变化,关注鱼苗的生长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确保鱼苗能够健康成长。

  作为2022年全省最大农旅综合体项目,落户于孙端街道的敏实生物农业示范园涵盖了种养业、农产品深加工、产品营销等全产业链。现代化清水型生态水产养殖正是该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面积1400亩,目前已经完成约150亩水域面积的鱼苗投放。

  塘底由沉水植物和底栖动物共同构成的“水下森林”、边坡上茂密的挺水植物、塘埂近百棵桃树和紫薇树……好水养好鱼,为了改善水质,提高水产品质量,去年以来,敏实生物农业示范园和同济大学生态研究团队合作,共同制订清水型水产养殖基地生态构建方案,通过底泥改良、生态水草种植、底栖动物投放、边坡修复等方式,构建起稳定健康的水产养殖生态系统。

  “传统水产养殖往往依赖肥水、高密度养鱼来提高产量,但这种方式容易出现水质恶化、鱼病频发、药物滥用等问题,换排水也会污染周边水域。”欧阳维介绍,清水型生态养殖模式则是让不同植物、动物之间形成自然生存链,构建起一个稳定健康的生态系统,在此基础上进行鱼类、虾类等养殖,既能有效降低水质恶化、鱼病传播以及药物滥用等情况的发生频率,保证水产品的品质,又能维护水清岸绿的生态平衡。

  据了解,后续该清水型水产养殖基地周边还将完善餐厅、停车场等配套基础设施,推出垂钓、露营、采摘游等特色活动,形成以休闲观光为依托、清水型生态养殖为支撑的农旅融合产业链,推动养殖基地综合效益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