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6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绍兴日报

让产业版图拥有更多“含绿量”

日期:08-14
字号:
版面:第03版:滨海潮声       上一篇    下一篇

  让产业版图拥有更多“含绿量”

  亦 声

  滨海新区的产业版图正在不断“绿化”,众多企业纷纷聚焦节能减排,通过技术创新与工艺升级,走出一条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生态效益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传统发展模式中,部分企业将生态投入视为成本负担,不惜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短期自身利益。如今,随着“双碳”目标推进和绿色消费升级,生态友好型企业才是有社会责任感的正能量企业,才能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与市场认可。滨海新区作为制造业集聚区,“绿色智造”已成企业共识,政企协同守护生态红线,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

  实现绿色制造,光有节能减排的决心还不够,需要以技术升级与工艺改进为核心路径,投钱搞科研,重金添设备,聚才破瓶颈,让科技成为破解生态与经济矛盾的“金钥匙”,毕竟没有技术层面的突破,绿色发展就是空中楼阁。苏泊尔通过中水回用、水泵变频改造、高效节能灯应用等举措,3年共计节水10万余吨、减排二氧化碳4000余吨;拥有危废处置相关核心专利30余项的风登环保,危废品年处理量从5万吨提升至15.5万吨,每吨氨煤耗从1.7吨降至0.7吨,并由此尝到甜头,开辟了绿色燃料和化学品的新赛道。由此可见,工艺改进与技术升级是“绿色制造”的源头保障,而绿色投入最终也将给企业带来生态效益,甚至带来产业转型升级的意外收获。

  滨海新区有着良好的绿色发展氛围,一直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共建实验室,将环保技术创新纳入“产学研用”协同体系,让科技成为绿色转型的最强驱动力,以政府托底驱动绿色发展。那么,在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共生共赢之路上,滨海是否还有可为之处?笔者认为,至少还能从以下方面发力赋能:一是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以工业园区为单元,推动企业间物料闭路循环,形成“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闭环系统。二是完善绿色金融体系。设立环保专项资金,对开展清洁生产的企业给予低息贷款,将生态指标与信贷额度挂钩,引导社会资本流向绿色产业。三是推行“生态+数字化”监管。依托数字化平台实时监测企业能耗、排放等数据,建立生态预警机制。四是培育绿色消费市场。通过政府优先采购绿色产品,让生态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倒逼企业主动提升环保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