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优化国际市场布局
滨海外贸企业抢单拓市韧性足
■ 记者 章 淳
本报讯 “装的时候细致一点,确保包装干净完整。”这几天,位于斗门街道的绍兴艾语家纺有限公司内,一批“纳米凉感毯”在陆续装箱,准备运往德国。“公司每天24小时分班生产,还外包了10多家工厂做代工,忙得不可开交。”公司总经理胡勇军表示,这批货从客户下单到公司发货只用了1个月时间。
然而,就在两个月前,艾语家纺还处于全线停产、货物积压状态。胡勇军告诉记者,以前,艾语家纺出口北美的订单金额占公司总销售额80%,随着外贸形势变化,很多北美客户提出取消订单或者暂缓订单,导致价值1000多万美元的货品积压在工厂。
看到这么多货物躺在仓库,胡勇军认识到,公司必须优化订单分布结构,将更多精力投向北美以外的市场。于是,他立刻奔赴欧洲,一一拜访原本少有联系的客户,向他们推荐公司今年的新产品。此外,艾语家纺还积极参加各类展会,在今年上半年的广交会上,成功签下300万美元的订单。眼下,公司团队正在准备参展南美洲巴西圣保罗国际纺织服装采购展,力争今年销售额增长40%。
在积极调整订单布局的同时,艾语家纺还联合第三方公司,探索使用AI技术辅助生成面料成品花型,既提升设计效率,又为全球客户提供更多时尚选择。
今年上半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滨海新区不少外贸企业像艾语家纺一样主动应对、快速反应,探索出口“新路径”。
位于马山街道的绍兴益友文具有限公司成立于1990年,专注于订书钉及工业钉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经过30多年的发展,公司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办公及轻工业用钉制造商。今年以来,企业积极开拓南美市场。“目前南美客户的体量不大,我们希望联合当地的新兴品牌,一起合作打开市场。”公司业务经理俞世铮告诉记者,综合考虑当前外贸形势,南美市场将成为企业出口的新方向。“后续还计划参加相关展会,进一步拓展客户群体。”俞世铮说。
数据显示,今年1至6月,滨海新区企业对欧洲出口较为平稳,对南美洲和非洲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额同比上升明显,其中,对阿根廷的出口额增长特别显著,同比增长1.35倍。“对阿根廷、秘鲁等拉美国家的出口额增势显著,显示出滨海新区外贸中拉美市场的潜力逐渐释放,随着中拉经贸合作的不断深入,这些市场有望成为新区外贸新的增长点。”绍兴综合保税区服务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在走访企业的过程中,绍兴综合保税区服务促进中心工作人员发现,受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影响,今年上半年,新区外贸企业主要以小订单生产模式为主,反应速度快,调整空间大,达到了以变应变的效果。
为助力新区企业突围远航,滨海新区还于近期出台了《鼓励支持开放型经济发展若干政策》,发布了《绍兴滨海新区2025年商务领域展会目录》,对新区外贸企业参展展位费、出口信用保险等给予高额补贴,增强企业“出海”信心。
“我们的核心战略是多元布局、生态赋能和制度护航。”绍兴综合保税区服务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通过展会经济、政策扶持和产业链升级,构建新区多元化外贸格局,全力护航新区外贸企业“出海”拓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