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联动,
打造无处不在
的教育课堂
日期:08-13
在野
青少年正处于情感形成和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重要节点上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深化爱国情感认同,能够从认知层面深化为行动自觉,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因此,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学校和家庭无疑发挥着主阵地作用。
从基础设置上,学校可以在校园内设置爱国主义文化长廊,按照历史时序,系统展示越城的历史文脉、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英雄事迹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越城的发展成就。同时,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电子屏等宣传阵地,定期推送优质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如红色歌曲、英雄故事、时事评论等。在重要的节日和纪念日,如国庆节等,组织升国旗、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深化对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此外,要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不仅在思政课上进行系统讲解,还要在语文、历史、地理等其他学科中挖掘爱国主义元素,实现全科育人。比如在语文教学中,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爱国主题文章,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家国情怀;鼓励学生创作以爱国故事为主题的作文、诗歌等,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历史课要聚焦越城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抗争史实,详细讲述越城人民的英勇事迹,让学生了解家乡在国家危亡时刻的担当。思政课要系统讲解爱国主义的内涵、意义和时代要求,结合国内外形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
特色实践活动也必不可少,学校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爱国主义精神的魅力。可以组织“重走越城红色足迹”研学活动,精心设计研学路线,带领学生走访本地的抗战遗址、革命纪念馆等。此外,还可以举办“我心中的爱国”演讲比赛,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经历,畅谈对爱国的理解;开展红色歌曲合唱比赛,通过激昂的歌声抒发爱国情怀。这些活动能够让学生在表达与互动中深化对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将爱国情感转化为实际行动。
建强专业师资队伍则是发挥主阵地作用的根本。要开展思政教师爱国主义教育教学技能竞赛,搭建交流和展示的平台,鼓励教师运用多媒体、虚拟现实等现代教育技术打造生动有趣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堂。同时,要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题培训,邀请专家学者、老革命家为教师授课。
除了学校教育,激活家庭蓄水池也是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引导家长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向孩子传递爱国爱家的价值观。家长要以身作则,在日常社会活动中,尊重国旗、国徽,自觉维护国家形象等,为孩子做好榜样。在重要的节点,家长可以带领孩子参观绍兴博物馆、越城的抗战遗址等场馆,向孩子讲述家乡和国家的历史,让孩子从家乡的变迁中感知家国情怀。同时,要建立家校常态化沟通机制,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微信群等方式,向家长介绍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计划和进展,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家长也要主动与学校沟通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现,共同探讨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