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7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绍兴日报

曲艺沃土上绽放的青春力量

日期:08-13
字号:
版面:第06版:新周刊       上一篇    下一篇

  ●见习记者 茹晨鸿

  师徒同心结艺缘

  第四届浙江曲艺奖获奖名单于近日揭晓。绍兴小百花实验曲艺团青年演员杨波以绍兴摊簧《人间情·缘》荣获新人奖。

  “激动与兴奋之余夹杂着一丝不敢置信。”杨波开门见山地谈到获得浙江曲艺奖新人奖的感受,“师父提议让我报名参评新人奖,我内心充满犹豫与忐忑,在我看来,全省范围内优秀的曲艺演员不胜枚举,能获奖的机会实在太过渺茫,我从未想过这份荣誉会降临到自己头上。”

  面对杨波的顾虑,师父邵洪涛语重心长地说,这次参赛的首要目的是为你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让全省的专家老师们看到,绍兴有像你这样一批年轻曲艺演员正在成长,必须要拿出十二分的精神和精力来对待这次比赛。师父的这番话,让杨波坚定了参赛的决心,也让他以更沉稳的心态迎接挑战。

  获奖作品《人间情·缘》构思巧妙,它通过一个惊人的巧合,串联起两个相隔二十多年的英雄义举,最终升华为一段感人肺腑的非血缘父女亲情,颂扬了人性中的善良、勇敢、感恩与陪伴的力量,传递了“人人之间存温情,人人之间有缘分”“世间大爱留温情”的美好信念。

  “在《人间情?缘》的创作与打磨过程中,我由衷感谢绍兴莲花落一代宗师胡兆海先生和师父邵洪涛、师弟钟佳炜给予的帮助和支持。最初,我的剧本采用类似故事类的格式,是师父带领我和搭档反复修改、不断调整,才最终定稿。说来也巧,当时剧本尚未确定名称,我和搭档曾玩笑般提议,不如将其命名为《人间情?缘》,由此开启《人间情》系列创作。令人意外的是,短短几分钟后,师父发来修改后的剧本,其标题正是《人间情?缘》。我想,这或许就是缘分吧。”杨波表示。

  博采众长筑根基

  谈及杨波与曲艺的结缘之路,还要追溯到2011年。那一年,柯桥区筹备开办国遗地方曲艺传承班,旨在系统培养地方曲艺的接班人,杨波有幸通过选拔成为其中一员,从此踏上了曲艺学习的征程。

  进入传承班后,所有学员面临着严苛而全面的学习要求——五大曲种同步研习。那段日子里,杨波每天被不同曲种的唱腔、身段、台词填满:时而要揣摩莲花落的诙谐叙事,用生动的语调演绎市井百态;时而要练习平湖调的温婉韵律,在丝竹伴奏中传递细腻情感;而绍兴摊簧的明快节奏与质朴风格,也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逐渐融入心间。“这样的学习生活虽然忙碌,却让我们对各个曲种的精髓有了初步的感知。”杨波回忆道。

  到了二、三年级,随着大家的基本功日渐扎实,老师们开始依据每个人的嗓音特质与形体条件,进行曲种主攻方向的划分。凭借着嗓音与绍兴摊簧的适配性,杨波确定主攻绍兴摊簧。这以后,杨波就一心扑在绍兴摊簧的学习上,想着能把这一曲种学好便已足够。

  然而,师父邵洪涛却敏锐地察觉到他思维的局限,语重心长地告诫道:“杨波,要两条腿走路。”这句话如同一记警钟,提醒他曲艺艺术融会贯通至关重要,单一曲种的学习难以让一个人的艺术道路走得更远。

  于是,在深耕绍兴摊簧的同时,杨波也投入了大量精力学习莲花落和平湖调。学习莲花落时,他会仔细揣摩民间艺人的表演技巧,在田间地头观察百姓的生活百态,让自己的表演更接地气;研习平湖调时,则会静心聆听古曲唱片,感受其中蕴含的文化底蕴,努力让自己的唱腔更具韵味。

  在多年的学习与实践中,杨波愈发体会到曲艺艺术“寓教于乐”的独特魅力。“它不是枯燥的理论说教,而是将做人的道理、正确的价值观融入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和精彩的表演之中。观众在欣赏演出时,会在欢笑与感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于无形中端正自己的‘三观’。这种独特的艺术感染力,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传承和发扬曲艺文化的决心。”杨波说。

  实验剧里焕新韵

  作为一名年轻的曲艺演员,杨波深感绍兴曲艺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文化基因,在当下,传承与创新的平衡尤为关键。“传承是根基,必须先深耕传统,将老一辈艺术家们沉淀下来的唱腔技法、表演精髓与文化内涵全面掌握,在筑牢传承根基后,积极融入新兴元素,以此吸引年轻观众。”

  这方面,去年成功首演的绍兴摊簧实验剧《阿姐阿弟》正是最好的例子。所谓“实验剧”是指这类剧大胆采用颠覆传统戏剧的表现手法,同时注重保留传统戏剧中的积极成分。“为了让摊簧能够走得更远,同时也能让更多年轻人接受、喜欢,绍兴小百花实验曲艺团就和上海戏剧学院合作,创排了这部剧。”杨波笑言。

  《阿姐阿弟》通过六场戏,讲述了痴呆少女阿芳与天生跛足阿牛之间一段双向救赎的美好爱情。在讲述爱情故事的同时,该剧还热情歌颂了绍兴劳动人民在酿酒过程中展现出的诚挚情感和工匠精神,以及朴实、善良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杨波在其中饰演“阿牛”一角。“当晚的演出,演员们以朴实淳厚、细腻生动、幽默诙谐的表演风格,展现了绍兴摊簧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以及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杨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