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习记者 朱灵斐
通讯员 王 芳 周颖麒
本报讯 在滨海新区斗门街道高铁桥下的汽车文化公园里,孩童追逐奔跑,少年球场竞技,不时有高铁呼啸而过。这片由杭台高铁桥下65亩低效闲置地块改造而成的休闲空间,自6月1日开放以来,已成周边市民的热门打卡地。作为全市高铁桥下空间利用的标杆项目所在地,这里每天都在上演“汽车+生活”的生动场景,该项目也成为新区游步道沿线环境整治的亮眼成果。
游步道沿线环境焕然一新的背后,是滨海新区对市民休闲需求的精准回应。为贯彻全市游步道沿线环境整治要求,滨海新区从空间利用、设施完善到环境保洁,打出了一套“组合拳”,让每一条游步道都成为串联美好生活的纽带。
创新盘活闲置空间,是整治工作的点睛之笔。斗门街道高铁桥下的蜕变颇具代表性。“从前这里杂草丛生,附近居民还开垦出零散菜地。与此同时,周边小区密集却缺休闲场地,我们便瞄准这片‘灰色地带’,量身打造汽车主题公园。”绍兴袍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指着公园的旧照片说,如今,700多米长的彩虹跑道蜿蜒其间,篮球场、足球场、轮滑道等设施一应俱全,连停车位都规划得井井有条。傍晚时分,暮色刚晕染天际,这里便响起此起彼伏的欢笑声,汽车文化公园成了名副其实的“活力地标”。
“一期让‘灰色空间’活起来,二期要让‘汽车+休闲’更对味。”数智汽车存储中心项目工作人员指着公园旁的围挡介绍,下一步将深化汽车文化主题,规划汽车展示区、亲子互动工坊、卡丁车赛道等特色空间,让游步道与主题公园的融合更具吸引力。同时,还将延伸整治范围,充分串联北侧空间,形成架空栈道、屋顶步道、地面漫道多种形式线路于一体的全景立体环线,打造“一步一景、全域皆观”的复合型景观环廊。
基础设施的升级,让游步道的舒适度持续提升。夜幕降临后,省级绿道5号线(曹娥江大闸—滨海新区边界)的景观灯次第亮起,暖黄光线勾勒出步道轮廓。“6月整治行动开展以来,我们排查维修了省级绿道5号线、中心河公园等游步道沿线景观灯,就是想让市民夜晚散步也能安心赏景。”工作人员介绍,除了照明设备,路面和公厕也同步“焕新”,5处破损路面得到修补,洋泾湖公园、文体广场等9处的公厕完成13次设备更新,洗手液盒、冲水装置等细节的完善,让便民服务更有温度。
市容环境的洁净,为游步道增添了清爽底色。越王路、群贤路上,滨海新区产业保障局组织开展“人工+机械”联合大扫除,路面、人行道、绿化带里的纸屑、落叶被打扫干净,“路见本色”的清爽质感扑面而来。新投用的7个崭新的果壳箱,与整洁的人行道相得益彰。南滨路、越王路等主干道上,洒水车每天多次巡回作业,让夏季扬尘销声匿迹,有效提升道路洁净度。
从闲置地块到活力乐园,从设施短板到服务升级,滨海新区正以细致入微的整治行动,让游步道不仅成为整洁的出行之路,更成为串联起自然之美、生活之乐的幸福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