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习记者 朱灵斐
近日,清晨的阳光透过玻璃窗,在绍兴中科通信设备有限公司的实验室里铺开一片金黄。俞国平穿着一身静电服,手里拿着1.6T光通信模块最新测试报告,从实验室快步走向会议室,在那里成都研发中心团队正等着他开会。会议室内,屏幕上显示着50Gpon(无源光网络)家庭网络传输接入网的开发进度,俞国平坐下后,立刻投身到与团队的讨论中。
俞国平是中科通信研发经理,他带领50余人的团队攻克了光模块技术壁垒。从绍兴到成都,从1.6T超高速产品到50Gpon家庭接入网,俞国平用16年时间在光通信领域织就一张创新之网。
与光通信行业的缘分,要从2009年说起。那年,大学毕业的俞国平,带着对自动化专业的热爱,踏入了光通信领域。此后,他一直专注于光通信领域光模块、光芯片等产品的技术研发,熟练掌握了硬件电路设计、高速EDA(电子设计自动化)与仿真技术、EMC(电磁兼容性)整改方法等关键核心技术。自2013年进入中科通信工作至今,他参与实施了2项国家级、1项省级科技研发项目,主持参与开发100余款全系列光模块新品及10款产测系统设备。他主导研发的产品广泛应用于数据通信网络、数据中心、5G移动基站等领域,不仅高效降低成本,部分产品还填补了行业空白。
光通信行业技术迭代快,俞国平始终保持学习节奏,跟踪行业动态、研读最新技术文献,确保团队站在研发前沿。高速光模块的信号完整性保障和生产工艺优化是核心难题,为平衡信号完整性与生产工艺,他带领团队优化电路设计和热设计,成立EDA、仿真和生产工艺等的专家团队对各项难题进行攻克,开发出各类适配应用场景的定制化产品。
在带领团队进行光模块研发的同时,俞国平还将目光投向了测试设备的开发。他带领团队设计开发了误码仪、光路测试系统、TEC温控系统等设备。“我们团队自己开发的设备能够使测试效率得到提高,还可以根据产品的实际测试情况进行设备迭代。此外,我们也会将开发出来的测试设备销售给有需要的公司。”俞国平介绍,这些自主研发的测试设备,不仅满足了公司内部的测试需求,提高了研发效率,还为公司带来了新的增长点,提升了公司的行业竞争力。
优秀研发团队的培育离不开科学管理。平时,俞国平通过制订阶段性目标给予团队自主空间,让成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我们团队的氛围很好,很人性化。”研发团队成员徐华良表示,这种宽松有序的氛围能让成员全身心投入研发,这既激发了创新热情与工作积极性,又凝聚起强大合力,推动公司光模块研发持续向前。
当前,AI算力需求的激增,带动光通信行业加速发展。“行业对光模块的传输速度、信号完整性要求持续提升,电路设计人才缺口显著。今年5月,人社部公开发布了17个新职业和42个新工种,电路设计师成为其中的一个新职业,从‘员’到‘师’的转变,让我感受到职业地位的提升。”俞国平还建议相关专业学生及行业新人,必须脚踏实地、持续学习、勇于创新,打好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基础,熟练掌握相关技能,为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俞国平用16年的坚守和深耕,在光通信领域书写了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他忙碌的身影、攻克难题的决心、对团队的悉心管理,都彰显着一个科研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俞国平在工作中。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