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沈蕾
在中国书画史上,“天籁阁”堪称一个极为响亮的堂号,它乃是收藏史上有着“第一人”美誉的项元汴的藏书之所。天籁阁的确切位置、造型结构,因材料匮乏,难以一探究竟。光绪五年(1879)的《嘉兴府志》,记录了天籁阁的大致位置:“天籁阁,项元汴藏图书之所,在城内灵光坊。”这灵光坊,恰在府前坊之后,凤池坊之东,算得上是嘉兴府城内的核心地块,而这里也是项氏祖居的所在地。
项家为嘉禾郡望,项铨一脉虽坐贾行商,其祖上不乏官爵显赫之人。成化年间官至兵部尚书的项忠,就是项元汴父亲项铨的伯祖父,其家族“一门五世六进士”的科举传奇更是传为美谈。灵光坊项宅内的家祠之中,就供奉着项忠的灵位。“既来之,则安之”,天籁阁与府学近在咫尺,倒是方便了文彭与项氏兄弟常来常往。在教学、读书之余,文彭成为项家,特别是项元汴的座上宾。
说到“天籁阁”,坊间传闻项元汴得一床晋代名士孙登的“天籁铁琴”,因爱琴之故,以“天籁”命名藏书之楼阁。因为历史的种种因缘际会,今天,北京故宫博物院中确实藏有一把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经辗转从民间入藏故宫的“天籁铁琴”。同样是在故宫,还有一套项元汴曾孙、画家项奎(1623-1702)所作十二开《山水图》册,其中第四开画有一片竹园,园中有茅舍一座,舍中有两人对坐清谈。画上有题记云:“吾家藏古铁琴乃晋孙登制,铭曰天籁,因以颜阁,今琴落人间,泠泠余调正不知在谁指下也。”项奎绘此册时已是康熙二十五年(1686),距离文彭成为项府常客的1558年,已经过去了一百二十八年。彼时,正当盛年的项元汴正向文彭讨教鉴藏之道,“三吴珍秘,归之如流”的雄心壮志溢于言表,他又如何能够预料到百年后天籁阁的身世飘零。
传说归传说,和文彭、项元汴同时代、有交往的宁波人丰坊(1492-约1563)倒是专门为项元汴作过一篇《天籁阁记》,其中关于事物、声音玄之又玄的探讨,显然是延续了《庄子·齐物论》中的哲学思考。熟悉项元汴的晚辈、后升任嘉兴县知县的李培,在《祭墨林先生文》中,也谈及“天籁阁”得名于庄子的学说。至于是否真有“天籁铁琴”,而所谓的“天籁琴”是否就是如今保存于故宫的这一床,真相或已难觅,且留传奇待后生吧。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