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南湖晚报

探索浩瀚星空,科幻照进现实?

日期:09-28
字号:
版面:第02版:好奇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插画 AIGC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在今年9月初召开的第三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上,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介绍,我国正在规划对一颗小行星实施动能撞击演示验证任务,验证小行星防御方案的可行性。

  吴伟仁院士介绍,这项任务拟采用“伴飞+撞击+伴飞”的任务模式,发射观测器和撞击器。观测器先期抵达对目标小行星进行抵近观测,获取其详细特性参数,然后撞击器对小行星实施高速撞击。撞击全过程将通过天地联合方式,采用近距离高速成像等技术,开展小行星轨道、形貌和溅射物变化观测,准确评估撞击效果。

  具体来说,就是在距地球1000万公里左右的地方,对迎面来的小天体发射动能撞击器,交会后争取能够产生极大的动能从而改变小天体的轨道。比如,目前计划能够改变3厘米到5厘米的轨道,让小行星至少几十年到100年之内不能够撞击地球。

  据介绍,小行星探测、防御和资源开发对于全人类具有深远战略意义,也是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我国将向全球伙伴发出合作倡议,在地面联合监测、联合研制与载荷搭载、数据与成果共享等方面开展积极合作。

  “如果全球共享数据,共同掌握科学成果,最后我们可能得出更加精确的结论和科学的认知,对我们整个人类都是有好处的。”吴伟仁说。

  

  为什么要防御小行星?

  

  近地小行星是对地球最具潜在威胁的天体之一,小行星撞击也被联合国列入威胁人类生存的二十大灾难之一。科学界普遍认为,6600万年前,一颗直径大约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了包括恐龙在内全球大约75%的物种灭绝。1908年6月30日,通古斯大爆炸,超2000平方公里的森林被摧毁。2013年,一颗小行星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地区高空爆炸,造成约1500人受伤、约3000栋房屋受损。高破坏性撞击事件,概率极小,但危害极大。

  但是,我们对于小行星的研究还远远不够。截至2025年3月,人类共发现了38171颗近地天体,其中包括38048颗近地小行星和123颗近地彗星。而由于监测难度大,还有大量近地小行星尚未轨道编目,据统计,近地小行星中完成编目的数量只占真实数量的1%。2025年初,编号为2024 YR4的小行星撞击概率曾升至3%,给全球带来了极大震动。就在9月3日22时56分,一颗最近发现的近地小行星2025 QD8飞过地球,距离地球只有21万公里。这颗小行星平均直径约为38米,飞越地球时速度达到了12.5千米/秒。

  

  会有“星际访客”吗?

  

  一个看似小行星的不明物体近来引起多国天文学家注意。欧洲航天局说,这个不明物体可能来自外星系,为目前已知造访太阳系的第三个“星际访客”。

  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这个系外物体代号A11pI3Z,目前位于小行星带和木星之间,距离地球数亿公里。即使在去年10月距离太阳最近时,它也在火星轨道之外,且所在位置与地球分别位于太阳两侧,大家不用担心它会撞上地球。

  研究人员目前无法确定这个“星际访客”究竟是一颗岩石类小行星,还是由岩石、冰和尘埃构成的彗星。至于它的形状和大小,目前也一无所知。

  目前已知太阳系的首个“星际访客”是发现于2017年10月的雪茄型长条天体“奥陌陌”,最长处约400米。研究人员最初以为“奥陌陌”是一颗小行星,后来分析认为它是一颗彗星。2019年发现的天体21/Borisov是目前已知光临太阳系的第二个“星际访客”,据分析是一颗彗星。

  

  宇宙里还有什么新发现?

  

  这颗行星可能拥有大气层

  长期以来,距地球40光年的行星TRAPPIST-1e被认为是寻找外星宜居世界的目标。一个国际团队借助美国航天局的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最新发现,这颗行星可能拥有水和含有氮气的大气层。

  TRAPPIST-1e是红矮星系统TRAPPIST-1中的第四颗行星,其轨道位于该星系的宜居带内且运行稳定。这颗行星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理论上其表面可能存在液态水,但前提是该行星拥有大气层。

  

  NASA发现一颗“黄金星球”

  据悉,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位于小行星带的16号灵神星(16 Psyche)上,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黄金矿藏”。

  据《The Plus》报道,这颗金属丰富的小行星所含的金属(包括黄金、铁和镍)估值高达700万亿欧元。如果将这些财富平均分配给全球约80亿人口,每人理论上可获得约69万元人民币(汇率变动略有偏差)。

  不过,专家警告称,这可能对全球经济造成灾难性冲击,反而可能进一步加剧贫富差距,并引发通货膨胀和物价飙升。NASA已于2023年10月发射“灵神号”航天器,正式启动对这颗金属型小行星的探测任务。该航天器预计将在2029年抵达目标。

  

  M87黑洞有了最新“身份照”

  人类首次“看见”的那个黑洞——位于室女座M87星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身份照”又上新了!

  事件视界望远镜(EHT)合作组织9月16日发布了M87星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的最新图像和研究成果,并正式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

  M87黑洞距离地球5500万光年,质量约为太阳的65亿倍,首张“身份照”于2017年拍摄,2019年发布。2018年和2021年,科学家又对其进行了拍摄,持续深入研究。此次上新的“身份照”是基于这3次拍摄所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科学家们通过对比分析2017年、2018年和2021年的观测数据,揭示了M87黑洞附近偏振辐射随时间的演化,还首次发现了连接黑洞环状结构与喷流底部的延伸辐射迹象。

  

  科学是永无止境的,它是一个永恒之谜。在伟大梦想的支持下,人类对浩瀚星空探索的脚步,将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