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创新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形式,提升青少年法治素养,由嘉兴市关工委、市检察院、市司法局、市普法办、市教育局、市新闻传媒中心联合主办,市教育局关工委、嘉兴经开区关工委、市新闻传媒中心关工委、嘉兴经开区民生事业部、嘉兴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市南湖晚报小记者协会承办的“关爱有嘉·法治润苗”全市青少年“红船少年说法治”主题活动启动,即日起,向全市青少年征集普法微视频。本次活动旨在鼓励青少年用镜头观察社会、用创意诠释法律,在创作与参与中自觉成为法治的积极学习者和热情传播者。
相关要求如下:
一、作品内容
鼓励参赛者围绕与青少年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展开创作。选题可涵盖宪法教育、民法典知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网络安全、禁毒防艾、校园欺凌防治、交通安全等多个方面。
如:
宪法小课堂:说说宪法里和我们小朋友有关的权利,比如受教育权、受保护权等。
民法典身边事:玩具被同学弄坏该怎么办?借东西要及时还吗?
自我保护指南:遇到陌生人给零食怎么拒绝?被同学欺负了该告诉谁?
网络安全小卫士:能不能随便给网友发自己的照片?看到奇怪链接点不点?
安全小常识:过马路要注意什么?为什么不能碰陌生人给的小药丸?
二、作品形式
1.内容导向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健康向上,逻辑清晰,普法主题突出。
2.作品形式
形式不限,创作时可以参考但不局限于:
讲个小故事:比如“小明在网上被骗了游戏币,后来他是怎么解决的”,用身边事说清道理。
夸夸法治小成就:比如“我们学校门口有交警叔叔指挥交通,让我们上学更安全”。
争做守法小标兵:说说自己平时怎么遵守规则,比如“借同学的书按时还,这就是守信用”。
3.技术标准
视频格式:提交的视频格式应为常见格式,如MP4等。
视频分辨率:分辨率不低于720p。
视频时长:控制在3分钟左右。
要求画面清晰、色彩自然、声音清楚、配音标准、字幕完整准确。
4.原创性与版权
作品必须为原创,不得侵犯任何第三方的著作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合法权益。
作品中所采用的素材(音乐、图片、视频片段等)应确保已获得合法授权或符合版权法相关规定。
严禁抄袭、剽窃他人作品。一经发现,取消参评资格,相关法律责任由投稿者自负。
5.其他
作品需为首次投稿,未在其他平台公开发布或参与过同类征集活动。
三、投稿方式与时间
1.投稿时间:即日起至10月25日。
2.投稿方式:打开读嘉APP—点击首页“小记者”版块—“南湖晚报小记者”—点击首图或者“专题投稿”—选择“普法微视频”进行视频投稿。
标题处请以“作品名称+作者姓名”格式命名。
正文处请填写“普法微视频作品名称+作者姓名/学校班级+联系电话”等完整信息。
四、评选与奖励
1.评选流程:征集结束后,主办方将组织专家评审团,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作品进行初评和复评。
2.评选标准:主要依据作品的思想性(主题契合、导向正确)、普法效果(法律知识点准确、易于理解)、艺术性(创意新颖、表现力强)、技术性(制作精良)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3.奖项设置:最佳创意奖、最佳视觉效果奖等若干,证书+奖品;优秀组织奖(针对投稿积极的单位)若干,证书。(具体奖项名额和奖励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五、权责说明
1.投稿即视为同意主办方拥有对参赛作品进行宣传、展览、展播、汇编、出版及其他非营利性使用的权利,不再另付稿酬。
2.主办方不承担因参赛作品所致的包括但不限于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著作权、商标权等纠纷而产生的法律责任。
3.所有投稿作品不予退还,请投稿者自留底稿。
4.主办方对本次活动拥有最终解释权。
法律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坚实护盾,知法、守法、用法是每位青少年必备的素养。此次青少年普法微视频征集活动,不仅是一次创意的比拼,更是一堂生动的法治实践课。我们期待广大青少年踊跃参与,用镜头记录法治感悟,用影像传递法治力量,共同描绘一幅生机勃勃的青春法治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