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晚报记者 陈 强 朱 鑫
最近,海宁市民阿东(化名)遇到了一件烦心事。他与儿子在当地一家餐饮店就餐后,双双出现腹泻、发热等不适症状。阿东被浙大二院查出沙门菌B群,他儿子也被海宁市人民医院诊断为与之相关的细菌性肠炎。医生明确表示这是要上报疾控部门的传染病。
阿东回忆后认为,患病与一家餐饮店有关,并向当地相关部门进行了投诉,但相关部门以“证据不足”为由拒绝检测,维权由此陷入僵局。阿东随后找到了“一线”栏目的记者,认为这样的情况有普遍性,想要进一步“讨个说法”。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餐后身体突发不适
就诊查出传染病
事情还要从9月9日说起,当天傍晚5点35分,阿东带着刚放学的儿子到海宁城北洛隆路的一家餐饮店就餐,点了两份水饺和一碗皮蛋豆腐。除了阿东父子,当时店内还有一桌食客,阿东从另一桌食客未能点到皮蛋豆腐得知,自己点的已是最后一份,他儿子因觉得“太冰”只吃了一口,剩余部分由阿东吃完。
次日凌晨,不适症状接踵而至。阿东儿子突发39℃高烧,服药退烧后出现水样便;阿东起初腹痛未重视,上午前往杭州办事时症状加剧,紧急到浙大二院就诊并做肛拭子留样培养,下午返回海宁后腹泻、发热、胃痛、全身疼痛症状持续加重,又前往海宁市中医院就诊。
9月12日,浙大二院检测报告显示阿东感染沙门菌B群,该院医生专门从杭州打来电话,进行了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询问,判断阿东父子患病“可能与饮食卫生有关”。阿东随即拨打12315向海宁市消保委投诉。
检测“证据不足”
到店检查没有问题
9月16日,海宁海昌市场监管所联系阿东,表示已受理投诉。次日该所告知阿东,工作人员已对相关餐饮店进行例行检查,称店面、后厨卫生良好,食材独立存放且套有保鲜膜,餐具放在正常使用的消毒柜中,未发现问题。
对于阿东关注的食材来源,工作人员表示现场检查发现的皮蛋、豆腐为餐饮店9月11日从海宁伊桥农批市场某摊位采购,当时处于冷藏状态,餐饮店老板称采购量少,吃不完的会自己食用,检查时正看到店家自食。
当阿东质疑为何不对涉事食材抽样检测时,监管人员回复“无需检测”,仅一人投诉只能算合理怀疑,无充足证据证明餐饮店存在食品安全问题。此外,因餐饮店未对9月9日的皮蛋、豆腐留样,无法检测相关食品。阿东追问涉事批次食材的进货台账、销售数量、消毒记录等信息,也未得到明确答复。
最终,监管人员提出餐饮店老板的调解方案——若因“口味或服务”提意见,可退还餐费,但阿东当场断然拒绝。
阿东表示,自己与餐饮店无冤无仇,如果不是浙大二院查出传染病,他也不会投诉,“此次投诉维权,是为了弄清真相,更是希望维护食品安全,为以后可能再遇到此类情况的自己、亲友乃至更多还不知道该如何维权的消费者探寻一个解决办法。”
日常生活中,类似的食品安全纠纷时有发生,一旦遇到此类情况,消费者到底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记者将持续跟踪事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