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南湖晚报

母亲住的房子即将拆迁,子女炸了锅

日期:09-22
字号:
版面:第07版:热线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N晚报记者 王卫国 通讯员 王 超

  

  几年前,南湖区大桥镇某村郭老太的丈夫去世,留下郭老太独自守着一套老房子生活。她生有4个子女,长子在机关单位工作,次子是中学老师,三女嫁在本村,四女则跟着丈夫搬到了城里。按理说,郭老太的晚年应该享受天伦之乐,可现实却不尽如人意。

  自从丈夫去世后,4个子女曾为赡养问题争吵不休,无奈之下郭老太与子女们签订了赡养协议,每人每月给予60元赡养费,如果郭老太身体不适,则由4个子女轮流照顾,费用由他们分担。

  子女给的赡养费,加上政府发放的补贴,勉强够郭老太吃饭、服药。好在平日里,住在村里的三女儿偶尔过来送点菜、帮忙收拾屋子;住在城里的四女儿也会回来看望,但每次都来去匆匆。至于长子和次子,除了逢年过节露个面,平时几乎见不到人。尽管如此,郭老太也从不抱怨。

  今年初,村里传来消息:按照政策,郭老太丈夫名下的老房子可以分到一套安置房或者拿一笔补偿款。这本该是件喜事,没想到家里却因此炸开了锅。

  房产之争,亲情撕裂

  最先“跳”出来的是三女儿,她表示,自己生活条件较艰苦,要求分割父亲留下来的财产。长子和次子则以郭老太还健在为由表示反对。四女儿虽然明面上没有表态,但私下向郭老太以及三女儿表示,自己虽然嫁到了城里,但经济也十分拮据,期待能分得一杯羹。

  郭老太为此忧心忡忡,拄着拐杖去了大桥司法所,找到了老娘舅朱玉根诉说了她的无奈。

  今年7月,在朱玉根的多方联系下,郭老太与四个子女坐到了一起。老娘舅让他们对拆迁事宜各自发表意见,于是,4个子女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老娘舅见此,提高声音说道:“今天叫大家来,不是为了吵架,而是为了解决问题。你们都是郭婶的孩子,血浓于水,别让钱伤了亲情。”

  然而三女儿听后立刻反驳:“老娘舅,不是我们不讲亲情,是大哥、二哥太自私!这些年,妈的生活起居都是我和老四在照顾,他们出过多少力?现在拆迁有钱了,他们倒想独占?”

  战火再次点燃。长子拍桌而起:“你什么意思?我和二弟从来就没想过要母亲的钱。反倒是你,天天喊穷,母亲还在,你就迫不及待地来争夺财产了!”

  析理说法,亲情加持

  眼看争吵愈演愈烈,老娘舅再次提高音量赶紧打断:“你们好好瞧瞧郭婶,再看看现在的自己,这是为人子女该有的样子吗?”

  屋子里安静了下来,老娘舅趁机开始讲解法律规定,“在没有遗嘱的情况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因此,在父亲去世后,母亲和子女均属于第一顺序继承人。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如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但法律只是底线,亲情才是根本。”

  说着,老娘舅拿出一张事先从郭老太那里要来的老照片。照片里,郭老太的丈夫穿着朴素但笑容洋溢,郭老太怀里抱着最小的孩子,另外3个孩子站在父母身边,笑容灿烂。

  老照片的出现让所有人为之动容,那埋藏在心底深处的亲情被唤醒。趁热打铁,老娘舅抛出事先与郭老太商量好的方案:“旧房评估款、房屋回购款以及自留地青苗补偿款归郭老太所有,用于养老,其中提取小部分房屋回购款给予三女儿和四女儿,作为前几年对郭老太照顾的补偿。等郭老太百年后再结算剩余财产,并由4人均分。其他事项依旧按照郭老太与子女们之前签订的赡养协议履行。”

  “我没意见。”长子首先打破了沉默。紧接着次子也表示赞同。然而三女儿与四女儿依旧沉默不语。老娘舅便开始单独给她们做思想工作,结合现有情况细细分析。终于在长达数小时的劝导下,三女儿与四女儿也同意了方案。(文中当事人为化名)

  

  老娘舅有话说

  看着子女们搀扶着郭老太慢慢走出司法所,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们身上,拉长了五个人的影子,朱玉根心里感慨万千。他知道,他们心里本来就有爱,只是一时被利益蒙蔽了。作为老娘舅要做的,就是帮他们找回那份初心,挽回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钱,终究是身外之物;而亲情,才是人生最珍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