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先生:我坐在办公室的电脑前,母亲的微信消息弹出来:“儿子,刘阿姨说要给你介绍个姑娘,等你国庆回来见见。”
这已经是本月第4个相亲消息。38岁,外企中层,年薪20万+,在老家的亲戚朋友看来,这样的条件迟迟不结婚简直是“暴殄天物”。他们不会明白,我光鲜的履历上有一个永远无法弥补的漏洞。
30岁那年,我被确诊为无精症。医生冷静地宣布,我这辈子不可能拥有生物学上的孩子。那一刻的感觉很奇特,不是剧烈的疼痛,而是某种彻底的虚空,仿佛人生还没有启程,就被永久地锚定在浅滩上了。
8年来,这个秘密像一块铁压在我的心底。我相亲、恋爱,但在关系深入前总是仓皇撤退。看着对方眼中对婚姻家庭的憧憬,我开不了口。最接近成功的一次是35岁,对方已经挑好了婚纱,在某次闲聊时依偎着我说,希望以后生两个孩子,一个像她一个像我。我在第二天找了个拙劣的借口逃走了。
手机上跳出婚恋网站的广告:“找个相爱的人共度一生。”我暗自苦笑,谁会愿意和一个注定无法给予她完整家庭的人共度一生?爱情或许是风花雪月,但婚姻现实得很。
表妹发来消息,炫耀她刚满月儿子的照片,家族群里顿时祝福声一片。我盯着那粉嫩的婴儿,心里泛起一阵酸涩的羡慕。我们这个家,到我这里,血脉算是彻底断了。
焦虑催着我做了一件荒唐事——我注册了婚恋网站,在健康状况一栏勾选了“保密”。很快,系统推荐了几位同城女性,其中有位女的32岁,小学老师,照片上的笑容温暖干净,我们聊得很投缘。
她喜欢看书,爱看香港电影,对生活有种简单的热爱。越是觉得她好,我内心的负罪感就越重,每一次她提及未来,提及家庭,我都含糊其辞。她说我们之间好像总隔着一层玻璃,看不真切。
见面约在上个周末,她比照片上还要柔和,眼睛亮亮的。我们沿着南湖散步,聊工作、生活、童年的趣事,气氛很好,好得让我害怕。送她回去时,路灯把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她突然停下脚步,转向我,很认真地说,她觉得我很好,但感觉我有什么心事,如果关系要继续,希望彼此能坦诚。
那一刻,湖面的风吹得我眼睛发涩,8年的重压到了临界点。我深吸一口气,避开她的目光,用一种近乎麻木的平静,说出了那个隐藏了许久的秘密。从30岁的诊断,到这些年的逃避,再到此刻的愧疚,如果她选择离开,我很理解,并祝她幸福。
漫长的沉默,我只能听到自己擂鼓般的心跳和风声。她一直没有说话,我鼓起勇气抬头,却看见她眼里有泪光闪烁,然后她伸出手,轻轻握住了我冰凉的手指。她的声音很轻,却像惊雷一样落在我耳边,她说她天生输卵管畸形,也无法生育,这些年她也在反复经历希望和失望,直到学会接受这个不完美的自己。
她说,也许生活给我们关上了一扇门,不是为了惩罚我们,而是为了引领我们遇见能真正理解彼此的人。我们永远无法拥有亲生的孩子,但这不代表我们不能拥有一个家,不能给予爱和陪伴。
风还在吹,但那份盘踞在我心头8年的寒意,第一次开始消融。我回握她的手,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这个春节,也许我终于可以带着一份真实的期待回老家见父母了。
万姐有话说:对于很多人来说,恋爱、结婚、生娃,是30岁前后必须走的流程,不这么做,人生似乎就不够完美。可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人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你无法生育,但依然拥有追求爱情和婚姻的权利,只不过,你必须坦陈事实,并有接受失败的勇气。庆幸的是,在你用了8年的时间压抑自己、逃跑躲避之后,终于敢直接面对,而这次,恰好被丘比特之箭射中,遇到了非常适合你的那一位。缘分真的就是这么巧妙,好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