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晚报记者 陈培玉 通讯员 徐飞燕
说好了是网络商家赠送的游戏“皮肤”,可因为自己是未成年人身份,竟要连累父母坐牢?这可怎么办?孩子慌了神,一步步走进了骗子设好的陷阱。这是近日发生在桐乡12岁小姑娘小舒身上的事。
赠送突遇“违规”
小舒平时喜欢玩游戏,一天她在家刷短视频时,看到了一条赠送游戏福利的视频。“按照视频步骤操作,微信加客服好友,并发送自己的游戏昵称,就可免费领取‘××游戏’新皮肤哦……”对于正沉迷于这款游戏的小舒来说,这无疑是难以抗拒的诱惑。于是,她满怀期待地按要求操作,坐等心仪的“皮肤”送上门。
不曾想对方竟突然变了说法,“客服”声称由于检测到小舒是未成年人,赠送行为涉嫌违规,导致公司资金被冻结。“如果不及时配合解除,会从你爸爸妈妈的账户扣除6万元,你爸爸妈妈可能还要坐牢3到7年,以后你也不可以上大学……”看到“客服”发来的这些字眼,小舒吓坏了,连忙表示愿意配合解除。
“客服”随即要求小舒做好“保密工作”,并安抚她的情绪,告诉她只要按要求一步步去做,是不需要费用的。慌张害怕的小舒依言照做,当时父母不在家,她便借用了外公的手机,一个人躲到厕所里操作,并将门反锁。
慌神转账“着了道”
“你先添加公安局杨叔叔的账户,让他教你如何解除……”“客服”的说法引起了小舒的怀疑,“为什么解除还要加警察叔叔的微信,你是不是骗子?”不料,对方发来一张似乎正与“警察叔叔”沟通的场景照片,还威胁她:“你确定不配合?那马上报警处理了!”
看到了“警察”,小舒脑海中刚冒出的怀疑念头一下就被打消了。她继续按照对方的要求添加了所谓的“公安局杨叔叔”的账号,通过语音通话在对方的一次次催促和恐吓下,将外公的银行卡卡号及短信验证码提供给了对方。小舒表示,因为生怕自己的行为导致父母坐牢,所以当时对他们言听计从。
小舒的外公见她待在厕所久久不出来,便敲开了厕所门。当他看到手机上数条银行卡转账信息后,才知道孩子被骗,急忙报警求助。
这样的骗局并不高明,骗子会通过赠送游戏账号、装备、礼物等信息作为诱饵,等孩子“上钩”后,再以“未成年人接受赠送违法”等说辞引起孩子恐慌,达到让孩子利用手机向指定账户转账的目的。“孩子年纪小、阅历浅,碰到这种情况就会慌了神,希望能快点解决问题,不让父母知晓,最后就会上当受骗。”桐乡公安相关负责人提醒家长,要看管好手机,孩子玩手机时也要适时提醒他们做到不点链接、不扫码、不透露密码,如遇到“不照做就罚爸妈”等威胁恐吓,应立刻告诉身边的大人或第一时间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