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晚报记者 徐杨蕾 通讯员 张婉婷
本报讯 新学期开启,校园里充满了琅琅书声与青春欢笑,同学们已逐渐适应新的学习节奏。在此前的新生入学体检中有一项“结核病筛查”环节,对此,不少家长提出“为什么新生入学要进行结核病筛查”?昨天,市疾控中心专家解答:教室、宿舍等场所人员密集、接触频繁,一旦存在传染源,极易造成传播;青少年儿童免疫系统仍在发育,属于结核病防控的重点人群,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对改善患者预后、保护广大师生健康、降低校园传播风险具有积极意义。
对于幼儿园、小学、非寄宿制初中的新生,将会进行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史和肺结核可疑症状问诊,若有接触史或可疑症状者,将进行进一步皮肤实验;对于高中生与寄宿制初中的新生,所有学生在接受肺结核可疑问诊后,都将进行皮肤实验;对于大学入学新生,都将进行肺结核可疑症状问诊与胸部X光片检查。
其中,肺结核可疑症状问诊主要包括:是否持续咳嗽、咳痰达两周及以上,或伴有咯血、血痰、长期发热、盗汗、胸痛、明显乏力及体重减轻等表现。进一步结核感染监测则分为皮肤试验(TST)和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抽血),受检者选择其中一项检测即可。若有肺结核可疑症状,且出现皮试、抽血检测阳性或胸片异常等情况,相关学生将被转诊至结核病定点医院,接受结核病病原学检查,以此明确诊断或排除肺结核。
有家长提出疑问,如果孩子未出现咳嗽、咳痰、咯血等典型症状,是否仍有必要进行结核病筛查?答案是需要的。因为部分结核感染者可能处于无症状感染状态或尚未出现明显症状,早期筛查有助于及时发现潜在风险,防患于未然。
当然,皮肤试验阳性也并不一定就是肺结核发病,还需要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进一步检查确认。检查后如确诊活动性肺结核,学生需休学治疗,达到复学标准方可返校;如仅感染未发病(潜伏感染),医生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建议高风险者进行预防性治疗;此外,学校也会同步加强日常健康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