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南湖晚报

南关厢让江南古街“活”在当下

日期:09-17
字号:
版面:第04版:嘉兴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N晚报记者 陈 强 通讯员 许 圆

  

  本报讯 暮色四合,海宁南关厢历史文化街区的红灯笼次第亮起。斑驳的青石板路上,游人或驻足观赏巧夺天工的硖石灯彩,或在皮影戏馆邂逅一场光影传奇,或走进智慧书房静享阅读时光——这一承载着明清记忆的浙江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正以文化为笔、创新为墨,在岁月长河中书写“旧貌换新颜”的鲜活故事。

  在海宁,南关厢是现存历史风貌最完整的明清江南古街之一。350米长的街巷串联起南关厢街、会源街、灯弄等多条弄堂,60多亩的范围内,不仅有南关厢、关帝庙、吴其昌吴世昌故居这3处文物保护单位,更藏着20多座清代至民初的院落式老宅。这些老宅延续着“前店后坊、临河而居、商住合一”的江南建筑精髓,白墙黛瓦映着潺潺流水,木窗格间透着旧时烟火,一砖一瓦都镌刻着千年硖石的历史印记。

  有过史上辉煌,也有过岁月剥蚀。曾经,南关厢也面临“岁月留痕”的困境:部分建筑老化、功能业态单一,难以满足现代市民与游客的需求。近年来,当地以“保护为先、活化利用”为原则,对街区进行改造提升——既要留住古街的“形”,更要激活文化的“魂”。如今,漫步南关厢,古宅仍是旧时模样,内里却已焕发出新的生机:非遗馆、皮影戏馆、智慧书房等文化空间错落分布,让游客在触摸历史的同时,也能沉浸式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街区核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硖石灯彩馆。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硖石灯彩以“针、拗、结、扎、刻、糊、裱、绘”八大技法闻名,馆内陈列的灯彩作品,有的缀满细如发丝的针刺花纹,有的融入诗词书法元素,灯光亮起时,宛如将江南的温婉与精致都凝缩在方寸之间。逛累了,还能到馆内底层的非遗潮空间歇歇脚:这里既有非遗文创产品可供挑选,也有海宁特色美食与饮品,让“看非遗、品非遗、购非遗”成为游玩常态。

  皮影戏馆,常常座无虚席。皮影人物的衣袂翩跹,与古街的江南风韵相得益彰,不少游客带着孩子驻足观看,在传统艺术中感受文化的传承与温度。这里的静安智慧书房,则为古街增添了一抹“书香气息”。不同于普通书房,这里创新性地嵌入“藏书文化”微展厅,以海宁当地著名藏书楼“来青阁”为切入点,通过图文、实物展示,讲述海宁藏书家的故事与藏书楼的历史。

  南关厢的魅力,不仅在于建筑与非遗,更在于这里孕育的“人杰地灵”。漫步街区,吴其昌吴世昌故居静静矗立,这里曾走出红学家吴世昌、史学家吴其昌两位学术大家,故居内的陈设还原了他们的生活场景,让人仿佛能触摸到他们潜心治学的岁月。不远处的周宗彝纪念馆,馆藏着明末抗清志士周宗彝所用的宋代铁如意,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感悟历史……

  青石依旧,灯影焕新。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南关厢,正以文化为纽带,连接着过去与未来。它用古朴的街巷留住乡愁,用鲜活的非遗激发活力,让每一位到访者都能在漫步间读懂江南的韵味,感触古街的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