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陈建华
知道带鱼是我国东海渔场四大鱼种之一,还是小学上地理课时一位杨老师告诉我们这些学生的。从此以后,带鱼产自舟山群岛的印象就一直深深烙在我的脑海里了。
在我们这个地球家园,大千世界造就了千奇百怪和不计其数的动植物,而带鱼就是其中的一种。这种长相奇特的海洋生物,北方人叫它“刀鱼”,南方人又把它叫作“裙带鱼”,这两种叫法与带鱼的长相都很贴切。与带鱼的身体长得绵软柔和相反,带鱼的头却长得十分凶相,尤其是上下颚那两排尖锐锋利的牙齿令人胆寒。杀带鱼时稍有不慎,手指就会被带鱼嘴巴里的牙齿扎破而出血。曾有这“血”的教训的我,洗带鱼时学乖了,总会将带鱼的头先剪下,再笃悠悠地去鳍、开肚洗净,一条带鱼便处理完毕。
以前,由于运输、存储条件限制,带鱼只有在冬天才能吃到,这也是小时候留下的印象。总记得在大冷天,母亲会将买回来的带鱼,用扎带鱼的稻柴把带鱼身上的银白色鳞片擦去,手冻得通红。其实,带鱼没有鱼鳞,那表面一层银白色鳞光,是一层特殊的脂肪,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对于心血管疾病有很好的预防作用,能提高记忆力,营养价值很高。但人们以前不知道带鱼外面那层脂肪的营养价值,都会把它擦干净,直到带鱼表面露出肉白色,才认为是洗干净了。如今,百姓人家也懂了,洗带鱼时会小心翼翼,生怕将带鱼的白色鳞光擦去,破了卖相,还损了营养。
带鱼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鱼刺又少,是百姓人家爱吃的海产品。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带鱼一斤只有二三角钱,当得知哪一天水产店里有带鱼卖,嘉兴市面上不多的几家菜场里卖水产品的摊、店和街面上的几家水产店外,就早早地排起了长队,拎着菜篮子的大叔大妈总会买上几斤,家里人多的人家从水产店里出来,挎着的杭州篮里,买了大半篮子的带鱼也绝不是夸张。
随着物质的丰富多样,人们对带鱼的认知也有了提高。一是舟山群岛不是带鱼唯一的产地,外海也有带鱼。不过外海的带鱼鲜味和肉质及口感的细腻与出自舟山海域的带鱼不可比,人们更青睐于出自舟山群岛的带鱼。二是在我的记忆里,以前的带鱼很少有斤把一条的,而现在的带鱼一条有两三斤也不奇怪。不久前,我在中央电视台的一档节目里,看到一条从外海捕捞上来的带鱼居然重达六斤多,从记者与鱼档摊主的对话得知,这种带鱼每斤售价一百三十元,六斤多的这条带鱼可卖八百多元,也让我长了见识。
带鱼的吃法很多,干煎、红烧、清蒸,不过我更偏爱清蒸。将新鲜的带鱼处理干净切段装入盘子,撒少许盐腌半个小时后,加姜片、葱节、料酒,再浇上适量菜油,爱吃辣的可加少许干红辣椒,待锅里水烧开将盘子放入,中火蒸七八分钟,再熄火焖半分钟即可。端上桌来的清蒸带鱼,在金黄色菜油和葱、姜、红辣椒的簇拥下,一段段银光闪闪的显得十分娇嫩,色香味俱全。夹上一段入口,肉质细嫩,用舟山渔民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字“飘”;其味,四个字“鲜美无比”,可概括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