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南湖晚报

再谈抗战胜利后 禾城更名的道路

日期:09-16
字号:
版面:第11版:曝书亭       上一篇    下一篇

  

  N董雄

  嘉兴市区中山路的建成,是将原有的荐桥街、县前街和集街等贯通连接起来。这几条老街也是处处有故事、代代有传说。

  明清时,集街的南面是嘉兴府衙,街北是嘉兴县衙,沿路有县学、演武厅、教场、府学、鸳湖书院等,还有元代的 “月波秋霁”、清代的“瓶山积雪”“韭溪明月”等名胜。集街的历史可追溯到三国时期,那时集街的某一段已存在了。晋代干宝所写的《搜神记》中,就讲了一个发生在嘉兴西埏里的故事,这个位置便是现在中山路和建国路交界的地方。北宋年间,集街一带称为大市上。清代,嘉兴商业区虽移至城外,集街仍有市集,延续至清末、民国。1964年,中山路路面建成嘉兴第一条柏油马路。1986年11月,中山路全线拓宽重建通车,长3140米,宽40米,经过十几年建设,中山路成为商贸一条街,被称为“浙北一条街”。现在的中山路,全长9787米,是嘉兴市区东西向的主干道。

  建国路前身原是嘉兴城内著名的商贸市街,名为北门大街和大落北,历史悠久,宋代已经是商贸区。1937年11月,日寇侵占嘉兴时,放火将繁华的北门大街烧成焦土,一百多家商店化为灰烬。1939年,汪伪政府将北门大街和大落北拓宽,路旁重建商店,改名为复兴路。1945年将复兴路更名建国路,新中国成立后仍名建国路,赋予人民当家作主建设新中国的新义。1951年,路面改造为嘉兴第一条水泥路面,整条街焕发青春,商业日益繁荣兴旺。百货、食品、五金交电、餐饮、糖业烟酒等各类商店一应俱全,整条街从早到晚人流不息,热闹非凡。著名老店五芳斋开在建国路与勤俭路交叉口,沿路还有一乐园、正春和、吴震懋、春华园、庆丰楼、味香斋、久香斋、永瑞兴、新华书店、兰台药店、新涌洲理发店、复兴汤团店、杏花村粉丝店、泗湘池浴室、瓶山阁茶楼等名店老字号。1995年5月,建国路自中山路向南延伸至环城南路,拓宽为28米。1996年11月开始,将老建国路和东侧的原市河、人民路,改建成新的建国路,路东侧全是商场和商贸店,路西侧新建了集娱乐、购物、餐饮于一体,全新模式的华庭街购物中心。2001年3月,建国路向北延伸到中环北路,以北丽桥为界,分为建国南路和建国北路。

  与老建国路东并行的是北门市河和初觉路。民国时期,初觉路南段开有许多旅馆和酒店、饭店,相当热闹。1949年后更名为人民路,石板路面,沿路多石库墙门。1911年,世界级数学大师陈省身出生在这条街靠市河的一座墙门宅院里。20世纪80年代末,建国路南段东侧改造,梧桐树街以南的人民路和民房全部拆除。20世纪末,梧桐树街以北至环城路的人民路及民房全部拆迁,人民路消失,成为建国南路东侧一部分。

  1932年,嘉兴子城后大营桥北的东道弄、钟家桥和鸣阳门三条小路合并拓宽,建成大营桥到天宁寺街的新路,取名童军路。抗战时期,汪伪政府将童军路打通到环城北路,改名和平路。1950年,童军路更名少年路。处于嘉兴古城中轴线的少年路,自北至南与古街巷天宁寺街、平家弄、干戈弄、塔弄、精严寺街、中和街和道前街相交,路两边文化遗存丰厚。20世纪70年代以前,少年路沿路主要是建设小学、嘉兴五中等学校和图书馆,宁静的少年路注满朝气。20世纪90年代,少年路开发成为商贸街。2009年4月,少年路创建成“女人街”服饰街,成为颇具特色的服装一条街。2020年,少年路设计重建,改造成连接子城和月河街区,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时尚有机结合,展示古城历史文化遗存的休闲商贸步行街。沿路新建赏心悦目的休闲设施,改造严助墓,还在与塔弄交叉的路中间,重建孩儿塔,少年路“凤凰涅槃”,充满勃勃生机,成为嘉兴青春网红打卡地。

  地名文化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嘉兴,有许多地名的命名更名具有独特纪念意义,就如八十年前为庆祝抗日战争的胜利而曾经改名的几条路。今天重温旧事,依然产生深远的历史意义,这些具有悠久历史的地名文化,彰显红色嘉兴的抗战历史,让我们铭记嘉兴军民不屈不挠的抗战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