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南湖晚报

我市3个案例入选省数字孪生水利典型

日期:09-16
字号:
版面:第04版:嘉兴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N晚报记者 唐潇伦

  通 讯 员 邓圆谧

  

  本报讯 昨天上午,记者从嘉兴市水利局获悉,在水利部日前举行的数字孪生水利体系建设现场会上,我市共有3个案例入选《浙江省数字孪生水利典型案例汇编》,分别是数字孪生流域——数字孪生杭嘉湖东部平原(嘉兴)、数字孪生工程——上塘河灌区和数字孪生工程——乌镇圩区,相关成果在会上进行了展示和推广。

  走进嘉兴市水利局防汛调度会商室,映入眼帘的是亚米级遥感影像和多视角影像融合形成的三维孪生底板,底板上可以清晰地看到降雨、水位、流量、工情、视频等信息。“这是数字孪生杭嘉湖东部平原(嘉兴)应用,覆盖嘉兴全域,创新构建多尺度、自迭代的平原水网智能调度模型集,实现数字化场景、智慧化模拟、精准化决策,提升了平原水网‘预报、预警、预演、预案’能力。”嘉兴市水利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近年来,嘉兴积极探索平原水网地区数字孪生建设,推出了一套跨部门认可的“水网对象唯一身份标识码”,将自然资源实体编码与水利编码体系融合,为河道、闸、泵、堤防和圩区等1.48万条水利对象赋予唯一的数字标识,同时构建“杭嘉湖—嘉兴—五县两区”三级水利模型体系,实现千河百闸复杂水系的联调联算。

  “系统汇聚31.58万条社会经济数据、360多万条地理实体数据,打造嘉兴水利数据底板,实现对平原河网自然、社会要素的数字映射和实时更新。”市水利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在迎战“贝碧嘉”“普拉桑”“竹节草”等台风的过程中,系统通过动态跟踪嘉兴及周边雨水情变化,多情景模拟分析实现快速响应,为防汛决策提供了关键性技术支撑。

  上塘河灌区地处杭嘉湖平原,是典型的江南平原河网型提水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5万亩,惠及全市50%的乡镇,粮食产出占全市50%。灌区通过构建覆盖全域的“天空地水工”一体化感知监测体系,汇聚气象、农业、环境、应急等全链条数据,夯实灌区智慧管理基础;依托田间需水预测模型和水资源调度模型,形成“需水—调水—配水—用水”的全链条智能化调控机制,突破传统人工经验局限,实现精准配水与科学用水。

  乌镇圩区位于桐乡市乌镇镇中北部,涉及3个社区和9个行政村,面积3.9万亩。圩区整合水雨情监测、72小时降雨网格、圩区运行状态等多元数据,搭建圩外水位经验模型、圩内水文水动力模型、洪水演进淹没模型,计算分析洪水及内涝风险,基于三维实景开展全圩区洪涝演进模拟,对重要保护对象发出预警,结合风险点、应急预案、工程调度、物资队伍等联动开展决策调度,使圩区防汛调度更加科学精细。

  “这脱颖而出的3个案例,将数字孪生流域、数字孪生水网、数字孪生工程建设展现得淋漓尽致,正是嘉兴数字孪生水利体系建设的生动缩影。”嘉兴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嘉兴将以数字孪生流域为重点,系统谋划推进数字孪生水利体系建设,为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全市水安全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