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南湖晚报

叮!您有一份“嘉”速成长礼包

日期:09-14
字号:
版面:第01版:嘉兴教育周刊       上一篇    下一篇

  

  N晚报记者 王国伟 通讯员 褚海峰 图片由嘉兴市教育局提供

  

  青年教师是推动教育事业薪火相传、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近年来,我市紧扣青年教师成长“入口培育—入职启航—成长进阶”全周期节点,构建系统化、精准化培育体系,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人才动能。

  

  源头筑基,引育高素质青年教师

  

  日前,2025年度嘉兴市直属学校新教师培训班开班典礼暨“入职第一课”在嘉兴教育学院举行。133位新教师面向国旗庄严宣誓。本次培训旨在帮助新教师实现从“知识吸收”到“能力生成”的跨越。

  “我们肩负什么样的使命?我们努力成为什么样的教师?我们如何应对当前的挑战?我们怎样实现专业成长?”嘉兴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武曜云为新教师讲授“入职第一课”。她围绕四个根本问题,要求新教师尽快转变角色、充实知识、提升能力,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履行好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当天下午,全体新教师赴南湖革命纪念馆开展思政实践教育,助力教育新人扣好职业发展“第一粒扣子”。

  “入职第一课”的开展,体现了我市对青年教师培养的高度重视。引育高素质、专业化的青年教师,是建设优秀教师队伍的第一步。在实践中,我市通过定向培养、校园招聘和人才储备“三管齐下”,筑牢青年教师队伍的“源头基础”。

  定向培养是填补师资薄弱领域缺口的关键举措。我市围绕区域教育需求,针对学科师资薄弱环节,与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高校建立精准对接机制,推行“订单式”培养,实现人才与岗位需求的精准匹配。

  校园招聘为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近年来,我市主动走进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通过专场推介、现场面试等多种形式,选拔专业扎实、理念先进、有强烈职业认同感的应届毕业生。

  人才储备机制进一步夯实队伍根基。我市创新建立“嘉禾优才”高校学子库,搭建“禾你同行”跟踪服务平台,并通过母校感恩行、局长聚英会、学长宣讲团等活动,增强嘉兴学子留嘉从教的归属感,为后续教师选拔与培养提供精准资源支撑。

  一组数据直观体现了嘉兴市青年教师“源头培育”的成效:近三年,全市累计排摸教师定向培养需求106人;2024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公开招聘应届硕士研究生390人,同比增长8.64%。

  启航赋能,点亮青年教师职业起点

  

  “作为新教师,我还没站稳讲台,内心确实有些迷茫和不安,这样的培训就像是手把手教我们如何扣好职业生涯的‘第一粒扣子’。”嘉兴市第一中学的新教师张舒雅说。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新教师“入职关”,创新实施“五个一”培养工程,构建起全链条、立体化的入职培育体系,助力新教师走好职业发展的第一步。

  “五个一”培养工程包括:一堂启航初心课锚定方向、一个思政实践场培根铸魂、一次集体宣誓强基固本、一场师德宣讲涵养情怀、一轮业务培训提升本领。

  以“一堂启航初心课锚定航向”为例,我市坚持开展“局长开讲新师入职第一课”活动。近三年来,市县两级教育部门一把手累计开讲9场次,通过直播和录播覆盖各学段教师近7000人,引导新教师牢固树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职业信念。

  在“一场师德宣讲涵养情怀”方面,2024年,我市组建了21人的市级“教育家精神”宣讲团,邀请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楷模,解读嘉兴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分享育人故事,涵养新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职业情怀。

  记者从嘉兴市教育局了解到,在“一轮业务培训提升本领”中,我市实施“文化铸魂+技能筑基+实践创生+反思跃迁”四维培训体系,搭建培训成果展示平台。近年来,课程不断引入“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积极教育理论与实践”等前沿内容,持续优化“365培养计划”“浸润式跨校跟岗”等培训模式。

  众多青年教师从“五个一”培养工程中受益,迅速实现角色转变,逐渐成长为推动嘉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生力量。新塍镇中心幼儿园的姚忱煜就是其中之一。自2017年入职以来,他深耕幼教领域,已成为市级优秀班主任,并先后获得秀洲区教学能手、秀洲区教体系统先进个人等荣誉。“我已从一名新教师逐步成长为园内骨干,未来我将继续扎根幼教事业,守护每一株幼苗茁壮成长。”姚忱煜说。

  

  进阶提质,助力青年教师成长成才

  

  今年6月,嘉兴市教育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围绕入职聘任、培训培养、评优评先、评价考核等环节,系统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这是我市推动青年教师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意见》的一大亮点是构建“三级三阶”模式,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具体包括完善校、县、市三级联培机制,通过差异化协作和系统性推进,提升青年教师培养的效率与质量;遵循“三年一台阶”的发展目标,在入职适应期推行“业务+师德”双导师制,成长筑基期搭建教师共同体,突破提高期实施“进阶培育计划”,着力培养青年教学骨干。

  2024年5月6日,在嘉兴市属教育系统五四主题团日活动上,青春版“三支队伍”成长计划正式发布。这是我市聚焦青年教师成长采取的另一项举措。该计划通过“青马工程”、“青蓝结对”、教育教学技能大比武等载体,鼓励青年教师参与职业技能竞赛,全面激发队伍活力。

  青年教师培养既需市级统筹,也依赖各县(市、区)和学校结合实际推进创新,共同构建高质量的青年教师成长全周期培养体系。

  例如,南湖区创新培训机制,建立“区名优特级教师”“区教学名师”“区学科带头人”“区骨干教师”和“区新教师”五个层级的专业发展体系,并组织新锐骨干教师赴高校培训。

  近五年,桐乡市累计招聘在编教师1251人,构建起“校级骨干—桐乡骨干—桐乡学带”的成长路径,通过“1+2+N”培训模式、市校联动机制和争先奋进工程等措施,有效提升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学校在助力青年教师成长中同样至关重要。桐乡市凤鸣高级中学组织青年教师与高三学生同步参加基测考试,要求备详案、勤听课、练好字,并依托“储备跟岗3035工程”选拔实绩突出的年轻干部,拓宽青年教师成长通道。

  嘉兴技师学院构建了“一核铸魂、三线协同、四阶十路”培养体系。“四阶十路”通过“岗前—入职—提高—成长”四阶段课程,为教师铺设“三年三级跳”的发展路径,配套 “十条精准路径”推动能力提升,如“教学展示风采路”“三年同上一节课”等活动,助力课堂教学从适应走向成熟。

  教育研训部门也为青年教师成长提供关键支撑。嘉兴教育学院以“教科研训一体化”为核心,自2021年起启动两年期“精英人才与教坛新秀培养项目”,优化“双螺旋人才培养体系”。首期中小学教坛新秀培训班中,101名学员中有16人获评市教坛新秀、5人获评省教坛新秀、45人获评嘉兴市学科带头人,还有2人成为嘉兴市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