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南湖晚报

日期:09-13
字号:
版面:第06版:成长文苑       上一篇    下一篇

  

  妈妈的“魔法”

  N305班 营佳馨 指导老师 朱雅琴

  今天,老师布置了“小记者采访”的作业,我一下子就选定了采访对象——我的妈妈!她在我眼里,就像个会变戏法的魔法师,藏着好多神奇的“魔法”呢!

  我认认真真地拿出小本子,攥着铅笔蹦到厨房。刚靠近门口,就闻到了番茄炒蛋的香味,暖暖的热气裹着香味扑到脸上。妈妈正站在灶台前,手腕轻轻一颠,炒锅里的金黄鸡蛋就跟着跳起舞来,油星子“滋滋”地唱着歌。我仰着脑袋问:“妈妈,您怎么每天都能变出我爱吃的菜呀?”妈妈关掉火,笑着弯腰摸了摸我的头,眼里亮闪闪的,像装了小星星:“因为宝贝爱吃的菜,妈妈都悄悄记在心里啦,就像记住你喜欢的故事一样。”

  吃完饭,我抱着心爱的小熊玩偶坐在沙发上,忽然发现小熊的耳朵破了个小洞,白色的棉花露出来,像在偷偷哭。我赶紧抱着小熊去找妈妈,声音里带着点着急:“妈妈,小熊受伤了,您能修好它吗?”妈妈放下手里的书,从抽屉里拿出针线盒,抽出一根银闪闪的针和粉色的线。她把线穿进针孔,用牙齿轻轻咬断线头,然后让我把小熊放在腿上。我盯着妈妈的手,只见针头像小蝴蝶一样在小熊的耳朵上飞呀飞,细细的线像小虫子慢慢爬过,不一会儿,小熊的“伤口”就被缝得整整齐齐,还多了个小小的爱心图案。

  采访结束了,我扑进妈妈怀里,把脸贴在她暖暖的衣服上“妈妈的魔法,其实是爱我对不对?”妈妈使劲点头,把我抱得更紧了,手轻轻拍着我的背。原来呀,世界上最好的“魔法”,从来都不是奇怪的咒语,也不是闪亮的道具,而是妈妈藏在饭菜里、缝在玩偶上,满满的、暖暖的爱!

  

  一次有趣的科学实验

  N402班 俞沁宸 指导老师 吴青

  “水和油倒在一起会分层!”当我听到这个说法时,心里充满了好奇,真的是这样吗?为了解开心中的疑惑,今天我决定亲手做这个实验。

  我先找来一个透明的瓶子,它就像一个神奇的“观察窗”,能让我清楚看到实验的变化。接着,我用量杯小心翼翼地量出三厘米高的水,又量了同样高度的油。我先把水缓缓倒入透明瓶中,水在瓶子里安静地待着,一切都清晰可见。然后,我慢慢将油沿着瓶壁倒进去。哇!奇迹出现了,水和油就像两个闹别扭的小伙伴,自动分成了上下两层。

  看到这神奇的现象,我的脑袋里冒出了无数个问号,迫不及待地跑去问爸爸:“爸爸,为什么水和油会分层呢?”爸爸笑着地说:“这是因为水和油的密度不一样!”“密度又是什么呢?”我追问道。爸爸思考了一下,解释道:“密度就好比每个物体独特的‘体重’特点,油的密度比水小,所以它就会像小船一样,浮在水的表面啦。”这个发现让我眼睛发亮。

  通过这次有趣的实验,我不仅看到了水和油分层的奇妙现象,还学到了新知识。这让我明白,生活中处处都藏着科学的奥秘,只要我们有一颗好奇的心,勇于去探索,就能发现其中的乐趣!

  

  夏日清晨的邂逅

  N605班 刘莛宇 指导老师 冯霞

  暑假太热了,真想从早到晚都在空调房里。可妈妈说这样对身体不好,趁着早上凉快,带我去小区外的公园早锻炼。清晨五点多,我就被妈妈叫醒,睡眼惺忪地出了门。一路上安安静静,大家都还在睡觉吧,只听见小区门口的街道上传来“唰唰”的声音——是那位环卫工人爷爷。

  爷爷站在垃圾桶边,身边停着那辆橙色的垃圾车,车把上还挂着个旧保温壶,壶身都有点褪色了。他从工装口袋里掏出一个旧旧的铁饭盒,一看就用了好多年。爷爷的手指有点弯,手背上满是老茧,慢慢打开盒子,里面就两个凉馒头。他撕了一片放进嘴里嚼,剩下的又塞回盒子里。我拉着妈妈的手看呆了:这么早就出来干活,怎么就吃这么一点呀?他手背的皮肤皱巴巴的,可握着扫把的手特别稳,路边的落叶、风吹来的碎广告纸,都被他一下下扫进簸箕里,连砖缝里的小纸渣都没漏掉。

  妈妈顺着我的目光看过去,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我转头问她:“妈妈,爷爷每天都这么早来扫地吗?”妈妈微笑着说:“别以为扫地好像很简单,要把一条马路扫得干干净净,得费好大工夫呢,所以爷爷天没亮就出来忙活了。”以前我总觉得,路边的干净是理所当然的,甚至见过同学随手扔零食袋,还跟着说“反正有人扫”。这一刻,我明白了,那些干净的街道,根本不是“本来就有的”,是爷爷这样的环卫工人日复一日地认真工作带来的。那天之后,我每次喝完饮料,都会把空瓶攥在手里,直到遇见垃圾车,轻轻放进垃圾箱里。有一次爷爷抬头看见,朝我笑了笑,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像晒透了的麦穗那样温暖。

  原来真正的“了不起”,是像爷爷这样,守着平凡的事。他没说过一句大道理,却用每天清晨的扫把声告诉我:劳动从不可耻,认真对待每一件小事,就是最珍贵的坚持。这份藏在街角的温暖,悄悄改变了我看世界的眼光,也让我明白:尊重每一份平凡的付出,才是成长里最重要的一课。

  

  捉鱼记

  N603班 华丰溢 指导老师 石珍慧

  七月的日头晒得人发晃,我终于抓住暑假的机会,回到了满是蝉鸣与稻香的乡下老家。城里的车水马龙被远远抛在身后,取而代之的是院墙上爬满的牵牛花,还有门口那条藏在竹林下的小溪——那可是我打小就惦记的“秘密乐园”。刚放下行李,我就拽着比我大三岁的哥哥,连招呼都没跟爷爷打全,直奔溪边而去。

  溪水比记忆里更清透,阳光洒在水面上,碎成一片跳动的金箔。水底的水草不像城里鱼缸里那样规规矩矩,它们顺着水流轻轻晃着,像是在跟路过的小鱼打招呼。那些比指甲盖大不了多少的小鱼,一会儿钻到圆石头底下,一会儿又从水草缝里窜出来,跟我们玩起了捉迷藏;溪边的沙地上,还有几只背着小壳的小虫,慢悠悠地爬着,留下一串细细的脚印。

  我们俩急急忙忙脱掉拖鞋,把裤腿卷到膝盖,“哗啦”一声踩进溪里。溪水刚没过脚踝,凉丝丝的触感顺着脚尖往上爬,刚才被太阳晒出来的燥热,一下子就跑没影了。哥哥蹲在水里琢磨了会儿,说要跟我分工:我拿着小脸盆把鱼往他那边赶,他在下游用石头围个“小陷阱”。我点点头,端着盆轻轻往水里伸,可那些小鱼精得很,盆沿刚碰到水面,它们就像听到了信号似的,“嗖”地一下全散开了——有的钻到石头缝里不出来,有的干脆往深水区游,忙活了快半个钟头,别说鱼了,连个虾米都没见着。

  我蹲在溪边叹气,抬头看见天上的云像棉花糖似的飘着,风一吹带着点稻穗的香味。心里的沮丧慢慢散了,我跟哥哥商量着换个法子:这次他来赶鱼,我守着陷阱。哥哥蹑手蹑脚地往鱼多的地方挪,连脚步都放得很轻,手里的树枝轻轻划着水面,把一群正聚在水草边的小鱼慢慢往我这边引。我攥着手心盯着水面,眼看小鱼们一点点游进石头围的圈子里,圈子中间还藏着我事先放好的脸盆。

  等最后几条小鱼也游进来,我赶紧伸手去提脸盆。小鱼们这才慌了神,在圈子里乱撞,有的顺着石头缝溜了出去,有的撞到盆壁上,溅起小小的水花。我把脸盆往上一提,好几条小鱼在盆里蹦跶着,尾巴拍打着水面,溅得我手背上都是水。哥哥赶紧帮我往盆里放了几块光滑的小石头,说这样小鱼能靠着歇会儿,不会慌。

  太阳慢慢落到山后头,把天边染成了橘红色,像给天空系了条花围巾。远处爷爷家的烟囱冒出了白烟,“阿明!阿杰!回家吃饭喽!”爷爷的声音顺着风飘过来。我们俩抱着脸盆往回走,盆里的小鱼还在游着,水面上晃着夕阳的光。

  那天的快乐,就像溪里的水,凉丝丝地留在了我心里。现在想起这件事,我还明白过来:不管做什么事,急于求成可不行,多琢磨琢磨办法,再坚持一会儿,说不定就能像捉鱼那样,等到想要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