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南湖晚报

愿以今日之致敬,激励明日之耕耘

日期:09-13
字号:
版面:第03版:成长文苑       上一篇    下一篇

  卷首语

  在金秋送爽、硕果盈枝的美好时节,我们迎来了我国第41个教师节。在这个充满敬意与温情的节日里,南湖晚报的12名小记者以稚嫩却真挚的笔触,走进6位躬耕教坛三十载的教师的人生,记录下他们用青春与智慧点亮无数孩子未来的动人故事。

  三十年,是一段漫长的岁月,足以让青丝染霜,让岁月留痕;三十年,亦是一段闪光的征程,见证着教育者对“师者匠心”的坚守,对“育人使命”的担当。这6位老教师,有的扎根乡村学校,用知识点亮寒门学子的希望;有的深耕特色教育,以创新培育时代所需的栋梁;有的跨越城乡壁垒,用“共享教师”机制推动教育公平……他们的故事里,有深夜备课的灯光,有家访路上的风雨,有学生成功时欣慰的泪水,更有对教育事业始终如一的赤诚。

  小记者们的采访稿,或许笔触青涩,却因真实而动人;或许视角稚嫩,却因真诚而珍贵。他们用孩子的眼睛观察师者的伟大,用纯真的语言诠释教育的温度。这些文字,不仅是对老教师们的致敬,更是一堂生动的“师德教育课”——让社会看到,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灵魂的唤醒;让青少年懂得,师者的奉献与坚守,值得被铭记与传承。

  值此教师节之际,我们通过南湖晚报成长周刊专版刊发这些采访稿,既是向所有躬耕教坛的教育者致以崇高敬意,也是希望传递一个信念: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而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

  让我们共同向所有教育工作者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愿以今日之致敬,激励明日之耕耘——让尊师重道成为社会风尚,让教育之光照亮每一个孩子的未来!

  中共平湖市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 何秋燕

  2025年9月10日

  

  老师,您为什么能坚持三十年?

  ——听王建勤老师讲述她的教育故事

  N东湖小学404班 赵弘文 纪菡悦

  指导老师 钟叶红

  在9月7日平湖市举行的教师节表彰大会上,当湖高级中学英语教师王建勤作为从教三十年的优秀教师代表,向我们小记者分享了她对教育事业的深刻感悟与执着坚守。

  王老师目前已连续三年担任高三年级英语教学及班主任工作,教学任务繁重却始终兢兢业业。她还多次参与浙江省高考阅卷工作,因表现突出荣获“优秀评卷教师”称号。

  当被我们问到“教师最重要的品质”时,王老师毫不犹豫地表示:“关爱每一个学生。”正是这份对学生的爱,让她坚持教书育人三十年。她说自己很喜欢老师这个职业,觉得教书是一件非常伟大的事。

  在她眼中,“好学生”的标准远不止于成绩。“学生首先要学会做人做事,三观要正,这是根本。”让她最感自豪的,是看到一批批学生走向社会,在不同岗位上发光发热,甚至成为行业精英。面对有意辍学的学生,王老师从不放弃。她通过家访、谈心等方式,尽力将学生拉回课堂。“看到他们如今生活、工作都很好,是我最难忘的事。”

  从教三十载,王老师亲历了教育从资源匮乏到数字赋能的时代变迁。王老师说:“以前教学资源有限,如今AI等技术助力,使教学条件有了极大改善。但学生接触信息更广,使教师的教学难度有所增加。”

  每年教师节,来自各行各业学生的祝福短信、电话都让她感动不已。而这一切的背后,是她始终如一的信念:“既然选择了教育,就要不忘初心,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王建勤老师的教育故事,是千千万万坚守讲台、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的真实缩影。他们用爱心和耐心教育孩子,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老师”这两个字,代表着责任和光芒。

  

  听老师讲那过去的故事:三十年前的玩具和游戏

  N百花小学育才路校区603班 朱奕馨

  305班 顾以沫 指导老师 沈松燕

  在9月7日平湖市教育强市建设大会上,我们作为南湖晚报小记者中的一员,有幸参与到以“致敬教育守望者”为主题,对三十年教龄功勋老教师的采访活动中来。

  我们采访的对象,是实验幼儿园的沈老师。我们向沈老师提问了十几个与教育教学相关的问题,比如:支撑您在教师岗位上坚守三十多年的最大动力是什么?您认为过去的教育方法和现在的教育理念,哪些值得传承,哪些又该创新等等问题。沈老师态度很认真,没有把我们当成一个小学生,每个问题都回答得非常的细致,我想,在她的三十年的幼儿园老师生涯中,温柔细腻或许已经浸润了她每一次的待人接物的习惯中了吧?或许在她的眼中,我们这些小学生和她班里的小宝宝没什么大的区别吧?

  而这么多的采访问题中,沈老师有一个回答的内容最让我们感到新奇和有趣,令人印象深刻:“您还记得您在三十多年前刚开始教育生涯时的环境、人和事吗?”

  沈老师笑了:“三十多年前的那所幼儿园,很陈旧,桌椅是上一届传下来的,有的桌面缺了块儿木头,有些桌腿摇摇晃晃,得垫上几块小砖才行,粉笔呀也得几节几节地省着用,生怕用得太快。可我总忘不了孩子们的模样。我们的教学活动没什么‘高科技’,却满是手作的温度:教他们折纸船,有些孩子手笨,折得歪歪扭扭,却会举着船跑过来,眼睛亮晶晶地说:‘老师,我的小船能载小蚂蚁!’户外课时,孩子们坐在泥地上,手里拿着树叶,在地上拼小松鼠、小花朵。有时被风吹散了,他们也不会说什么,只是捡回来重新再拼,即便这样,他们也很开心。现在回想那些日子,条件是真不好,可从没有孩子抱怨、不认真,这让我特别暖心。”

  我们有点愣神,这样的幼儿园生活我从未经历过,有点无法想象,妈妈也没跟我说过,或许只能在电视里才能看到吧!

  采访沈老师了十几分钟,听她讲述的那些三十年前教学故事真的好有趣,我们真想回家问问爸爸妈妈,你们小时候的幼儿园和沈老师讲的一样吗?那些简单的玩具和游戏,真的能带来那么多快乐吗?

  

  细雨润春 灯火满堂

  N实验小学教育集团603班 刘欣澜

  612班 强菲飏 指导老师 陆颖

  初秋的阳光透过窗棂,落在三尺讲台上。王雪军老师的声音温和而有力:“同学们,谁能说说,为什么树叶秋天会变黄?”一瞬间,教室里举起一片小手。在他的科学课堂上,没有枯燥的概念,只有生活里跃动的奥秘。三十年光阴流转,他始终是那个充满魔力的引路人,带着一茬又一茬的孩子,走进那个充满惊奇的科学世界。

  9月7日,平湖市第41届教师节活动现场,我们以小记者的身份,见到了这位刚刚被市领导表彰的功勋教师。他说:“在我眼里,从来没有好学生和坏学生的分别,每一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这句话,仿佛一束光,照亮了他三十年来从未改变的讲台初心。

  他的课堂,从没有“被遗忘的角落”。无论坐在前排还是后排,成绩优异还是暂时落后,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他目光中平等洒落的温度。那份关爱,如春日细雨,却悄然浸润每一寸心田;又如教室里的灯光,不耀眼夺目,却能照亮每一个座位。他说,有的孩子像一朵花,有的孩子像一棵草,有的或许像是一株带刺的植物——“但我们真正要做的,是看见他们向上生长的那颗心。”

  采访中我们问道:“王老师,您当初为什么选择做一名教师?”他微微一笑,眼神恍若回到了童年。“正是因为小时候遇到的那些老师——他们把知识的种子、做人的道理,悄悄种在我们心里。我也希望,成为像他们那样的人。”就这样一个朴素的心愿,让他一站上讲台,就是整整三十载。

  教案本叠起来比讲台还高,课本换了一版又一版。他从青涩走向成熟,却从未停止学习的脚步。人工智能时代带来新的挑战,他说:“老师和学生一样,都要与时俱进。”因此他不断调整课堂,用有趣的实验、耐心的引导,守护每一颗科学萌芽的长大。他始终相信,那些看似调皮、学习困难的孩子,只是还没被点亮。“我们要做的,是走近他,表扬他,等待他——因为每个孩子,终会迎来属于自己的花期。”

  活动主题“致敬教育守望者”仿佛是为他量身而定。三十年,他守望的不仅是课堂,更是每一个生命的独特轨迹。他说:“教育不是筛选,而是点亮;不是催促,而是等待。”在这个秋日的上午,我们仿佛也看见——有一盏灯,亮了三十年,温柔如初;有一场雨,润了万千心灵,静默却深远。

  谨以此文,致敬所有如王老师一般——用岁月浇灌未来、以平凡书写伟大的教育守望者。

  

  致敬教育守望者:用音乐点亮生命的三十年

  N叔同小学505班 马沁妍

  503班 蔡盛燃 指导老师 张叶妹

  9月7日,平湖市教育强市建设大会的会场里,一条条鲜艳的红领巾穿梭在人群中,显得格外亮眼,这,正是我们——南湖晚报的小记者,带着崇敬的心情,来寻找教育中那些发光的身影。

  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有幸地采访到了平湖市职业中专的音乐教师陈宏老师。自1995年8月从教至今,她已在岗位上坚守三十年零一个月,从年轻走向成熟,从普通老师成长为高级讲师,用音符为无数学生的梦想插上翅膀。

  

  【采访实录】

  蔡盛燃:陈老师您好!请问当年您为什么会选择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呢?

  陈宏老师:从小我觉得老师是一个很神圣的职业,我很崇拜老师。我的妈妈、舅舅、舅妈都是老师,从小我深受他们的熏陶,所以中学毕业后就报了师范院校。

  蔡盛燃:陈老师,您在从教过程中,有没有经历特别的、印象深刻的事?

  陈宏老师:特别的事倒没有,但是同学们在生活中给我的点点滴滴的惊喜是特别让我难以忘怀的。记得第一年工作的时候,我和我的学生年龄差不了多少,我感觉压力挺大的。不过经过接触以后,我觉得年轻是有年轻的优势的,因为年轻可以和学生一起学习、娱乐,我能够走近学生,贴近学生的心理,和他们成为朋友。

  蔡盛燃:这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让您最难忘的一节课或者一件事是什么吗?

  陈宏老师:不同阶段的学生,他们的特点是不一样的。现在的学生思维非常活跃,很多东西都是我们年纪大的老师所没有接触过的。所以我觉得工作的同时,也是不断向学生学习的过程。

  ……

  当我们问起“您觉得以前的学生和现在的学生,最大的不一样在哪里”时,陈老师温柔地笑着说:“现在的孩子想法更多,知道的也更广。他们不只从课本中学知识,还能通过网络和阅读看到更大的世界。有时候,反而是孩子们让我学到了新东西。”这番话让我们真切感受到,教育不仅是老师教学生,更是老师和学生一起学习、共同进步的美好过程。

  谈及“最希望我们小学生养成什么样的学习习惯或者品质”时,陈老师认真又亲切地说:“我希望你们能学会不怕困难,坚持努力。未来的路还很长,会有很多挑战等着你们。只有不怕辛苦、勇敢向前,才能走得更远、更稳。”话语里满是鼓励与信任,也让我们读懂了“坚持”的重量!

  而当陈老师用一句话总结她三十多年的教师生活时:“我虽然失去了青春,但我从不后悔,并且对未来充满希望。”这句话像一首安静却有力的诗,写满了她对教育的热爱与付出。

  三十年来,她把最美好的时光都献给了讲台,用音乐温暖心灵,用责任守护梦想,诠释了“老师”这两个字背后的光芒。

  

  【采访心得】

  此次采访,我们见到了很多像陈宏老师一样默默付出的教育工作者。他们用青春书写教育的篇章,用智慧照亮我们前行的路。他们是平湖教育的坚实力量,也是我们心中永远的榜样。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想对所有的老师说一声:谢谢您!谢谢您用知识丰盈我们的内心,用爱心陪伴我们的成长。向每一位教育的守望者致敬,愿您桃李满天下,光芒照四方!

  

  走近毛满军老师的

  三十年教育路

  N嘉兴大学附属第一小学

  (平湖崇文校区)605班 彭诗逸

  502班 缪悦诚 指导老师 祝海燕

  9月7日,在平湖市教育强市建设大会上,我们有幸采访到了来自稚川学堂有三十年教龄的毛满军老师。我们想听听毛老师的故事和他对我们小学生的期望。

  小记者:毛老师,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南湖晚报小记者的采访。您教书三十年了,三十年前,您为什么选择当老师呢?

  毛老师:最初我的梦想并不是成为一名老师,而是在中学时期受到老师的影响,和周围人们对老师的尊敬,让我感受到老师是一份神圣而又光荣的职业,所以我就立志当一名老师。

  小记者:毛老师,您当了三十年老师,带过上万名学生了,您跟同学们的互动肯定有产生很多难忘的事,能给我们分享一件印象比较深刻的事情吗?

  毛老师: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年西瓜灯节。演出快开始了,孩子们还没彩排好。那天很晚了,教室的灯映着孩子们稚嫩的脸。有孩子带来了西瓜,笑声混着瓜香,冲淡了紧张。直到排练见好,他们脸上的笑容比即将点亮的瓜灯更明亮。现在想想,打动我的不是完美的节目,是孩子们为共同目标努力的模样。那个没有璀璨瓜灯的夜晚,藏着最动人的童真和坚持。这是我教育生涯中最温暖的回忆。

  小记者:30年前您刚当老师时,学校的设施和现在相比差距大吗?

  毛老师:完全不一样。那时环境和设施比较陈旧,比如只能靠黑板写知识点,效果不理想,学知识也难;现在的学习有了高科技三屏和网络,课堂有趣多了,为老师和孩子带来的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

  小记者:老师,家长一直叫我们要听话,做个好学生,那您觉得什么样的学生才是好学生呢?

  毛老师:我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只要态度端正、积极向上就是好学生。

  小记者:老师白天上课,晚上批改作业,早上到的比学生早,下班比学生晚,确实很辛苦,您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毛老师:虽然辛苦,但也很幸福呀!看到学生攻克一道道难题,每一次的进步,每一次的笑脸,对老师来说就是幸福的事。

  小记者:毛老师,我们六年级了,马上要读初中了,您对于我们即将步入初中的学生有什么想提醒的?

  毛老师:六年级的确很关键,但是别给自己太大的压力。我希望你们保持对学习的热爱,遇到问题不退缩,多和老师、同学交流。记住,成长比成绩更重要,只要努力了,进步了,那自己就是最棒的!

  小记者: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教师节到了,祝您教师节快乐,桃李满天下!

  毛老师:谢谢你们的采访,你们表现得很棒,希望你们在小记者这个平台上能有更大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