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晚报记者 唐潇伦 通讯员 王雪军
暮色中,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的西塘河泛起粼粼波光,姚家路餐饮集中街区的霓虹灯次第亮起,餐馆里飘出的香味混合着晚风,钻进后侧东海花苑居民王阿姨家厨房。“以前这时候哪敢开窗?油烟糊得窗户都是油渍。现在好了,窗户开着闻到的是饭菜的香气,不再是刺鼻的油烟味了。”王阿姨指着窗外整洁的街道感慨道。
这份“烟火气”里的清爽与温暖,是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生动注脚,正随着执法队员的脚步,融入这座滨海新城的每一寸呼吸里。
从“被动改”到“主动帮”
“周老板,你这台油烟净化器看起来有点脏了,请抓紧时间清洗一下,最近我看你生意不错,烟机用多了油污容易凝结,清洗干净了对你身体也更健康。”前两天,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队员沈毅蹲在后厨操作间,一边比画一边提醒“焰火鱼”餐厅的老板周瑞青。
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主城区聚集了227家餐饮酒店,其中128家毗邻居民小区。“过去我们常遇到商户‘不会改、不想改’的问题,有的觉得安装净化器成本高,有的不懂怎么选设备,还有的嫌清洗麻烦。”说话间,沈毅翻开了“焰火鱼”餐厅墙上挂着的《油烟净化设备维护记录本》,上面已写下7次清洗记录,“现在好了,大家的认知改变了,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近年来,执法队变“执法者”为“服务员”,推出“前置指导+定制服务”模式,对新开业的餐饮酒店,提前一周上门开展“一对一”指导,从设备选型、安装规范到日常维护,都是手把手教。对存量商户,按“重点区域、重点类型”分类建档,不定期开展上门抽查,推动餐饮商户100%安装高效净化设备。
与此同时,建立“错时巡查+随机抽查”机制,重点检查设备运行是否正常、净化器滤网是否老化、是否有装而不用成摆设等情况。数据显示,今年初以来,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日常监查覆盖率达100%,累计发现并整改设备未开启、清洗不及时等问题12起,同比下降60%。
让违规排放无处藏
近日,一场“油烟治理联合攻坚行动”在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展开。该区(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联合生态环境分局、市场监管所、消防中队等5个部门,对辖区餐饮酒店开展“地毯式”检查。在西场路一家面馆,执法人员发现其油烟净化器虽安装但长期未清洗,油污厚度达3毫米,执法人员当即提醒商户及时清洗,以保障油烟净化设备的正常运行。
“油烟污染治理涉及安装、运行、维护多个环节,单靠一个部门难以形成合力。”沈毅介绍,今年,该区(街道)建立“1+N”联合执法机制,每季度开展1次联合检查,重点整治安装不规范、运行不正常、维护不到位等“顽疾”。目前,已开展联合行动4次,查处违法违规行为2起。
“油烟治理不是‘一阵风’,而是‘长久战’。”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该区(街道)将深化“执法+服务+共治”模式,设立“油烟治理监督岗”,招募退休党员、志愿者担任“民间观察员”,并开通“油烟治理”线上专栏,实时公示商户油烟净化检查情况,从“治当下”到“管长远”,让蓝天底色更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