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图/文晚报记者 王卫国 通讯员 郭园园
沿着嘉兴中山路往西,过了中山西桥右转就进入洪波路了,曾经,嘉兴电气控制设备厂(以下简称“嘉控”)是洪波路上规模最大的企业。可以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除了嘉兴企业的“第一梯队”——全市著名的“五大厂”(民丰、冶金、毛纺、绢纺和嘉丝联)外,始建于1956年的“嘉控”被公认为嘉兴企业“第二梯队”之首。
进入洪波路,往北第一个路口右转便是栅堰路。栅堰路起点就是“嘉控”的正门,栅堰路341号是“嘉控”三分厂,曾是“嘉控”的核心生产区。
1985年,在洪波路以东地块,诞生了嘉兴最早商品房小区之一的栅堰新村,开放式的栅堰新村,经过多年开发,陆续建起了158幢住宅楼。
斗转星移,随着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发展模式的更新迭代,市区许多曾经辉煌的企业纷纷外迁,坐落在一些老居民小区的老厂区闲置下来了,腾退后因其规模小,所处地段已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模式。为响应南湖区创新盘活工业遗存的策略,新嘉街道将“嘉控”三分厂改造成了一座融合创意、美学的城市新地标,于是这里有了一个崭新的名字——嘉创湾。
仅用一年时间,这个曾经长期大门紧闭、荒草丛生的“嘉控”三分厂废弃老厂区焕彩重生,从今年6月起向市民开放。
尘封老厂区蝶变新式休闲地
走进嘉创湾,咖啡店、日料店、糖水铺、气球商店等一下子吸引了人们的视线。
占地6000平方米的老厂区内保留了外观斑驳、年代感很强的工业用水塔等历史遗存,像一个个符号把人们的记忆引入那个年代。
在独栋建筑之间的空地上,是一条20余米长的光影长廊,为这个花园式园区提供了策展、活动的互动式新社交空间;另一侧是精心打造的“嘉控电气工业历史展示墙”,斑驳的电表、泛黄的老照片无声诉说着曾经的辉煌岁月,为园区增添了一抹怀旧韵味。长廊旁,鲜亮的园区IP“兴兴”成为游客喜爱的留影点。
靠近路边的是一家名为“鸟坞”的日式风格咖啡馆,屋檐下设有临街吧台;室外,在绿荫环绕中摆放着不少桌椅,年轻的朋友们可以在这里品尝日系特调咖啡,休憩交谈。咖啡馆主理人告诉来访者,是高大的树木、浓密的树荫、独栋的空间,以及整个园区的格调吸引了他,这些元素很契合当下年轻人的审美。开业至今,每天人流量可观。东喆小炒、北辙婆婆、戢隐日料、哈哈派对商店,美食加创意游戏,让游客通过这些富有创意的载体点燃灵感。
据了解,新嘉街道收购该厂区后,于去年启动改造提升工程。如今,这片空间已蜕变为一座开放式花园社区。8栋独栋建筑在保留老厂房原有风貌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设计元素,优化了内部设施,并点缀以绿植,使每栋建筑均被花园环绕,营造出自然与工业交融的独特氛围,再搭配咖啡、日料、火锅等多元餐饮配套业态,嘉创湾迅速成为年轻人的热门打卡地。
渐成创新创业新地标
嘉创城市运营管理公司是参与嘉创湾项目“规建管运”的全过程单位。
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片区域原来是城市的“沉睡”资产,隐匿在老旧小区中间,但通过突破常规的设计和前置的运营,充分把劣势转换为优势,整体以“松弛感、有格调”打造的花园式社区受到了不少年轻创业群体和品牌主理人的青睐。从运营效果看,旧厂故事的新生不仅带来了烟火气,更具备较强的可塑性与发展潜力。
据了解,早在去年改造起步阶段,嘉创湾就已经开始了前置招商:获悉上海八彦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有意在长三角地区拓展业务,街道方面迅速对接,最终,企业于去年在嘉创湾注册了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主营数字办会、数字办展、目的地营销等服务。如今,企业在嘉创湾里600平方米的办公空间已投入使用,在嘉创湾内就可承接50人左右的小型沙龙、培训、研讨等业务。目前,嘉创湾已有13家主体落地,涉及设计研发、创意办公、休闲配套三大类,入驻率超过90%。
老厂房的华丽转身,不仅延续了历史文脉,更为城市更新提供了“活化利用”的典范样本。
据园区运营方介绍,未来还将陆续推出文创市集、艺术展览、露天电影放映、萌宠派对等系列活动,持续为这片城市空间注入新鲜活力。
嘉创湾的定位是嘉兴市首个花园式创新产业社区。新嘉街道正以产业升级为驱动,全力打造高颜值、高人气的城市新地标,为城市有机更新和风貌提升注入新动能。如今的嘉创湾,创新产业与市井生活和谐共生,现代办公与休闲娱乐相得益彰。这也是南湖区提升首位度、建强主城区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