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南湖晚报

日期:09-10
字号:
版面:第10版:悦读坊       上一篇    下一篇

  《吴风越韵:桐乡大运河畔民俗风情》  乐忆英著/中华书局/定价:118元  桐乡地处吴越分界,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数千年来形成的风俗习惯,既吸收了吴文化的温柔敦厚、勤劳细致,又吸纳了越文化的求真务实、坚忍不拔。特别是桐乡人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稻作文化和蚕桑文化,更具地方特色,也给婚娶丧葬、饮食起居、岁时节日等习俗带来较大影响。风雅桐乡,因水而兴。悠悠运河水,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桐乡人。  本书是桐乡市委宣传部推出的“桐乡大运河文丛”系列之一,共分为四个篇章。第一个篇章为“桐川风情”,主要从农耕生产、船民习俗、生育习俗、商贸文化、工匠文化、酒俗文化、庙会习俗、方言、民间文艺和游艺等角度,对桐乡地区的人文风情进行了阐发。随着时代的发展,此前生活在水上的桐乡船民先后上岸居住,“泛舟河上”“渔舟唱晚”成为时代记忆,而那些桐乡庙会上的传统节目、生儿育女中的礼节仪式,以及桐乡地区的歌谣谚语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通过阅读这部分内容,可以重拾桐乡人的记忆、领略昔日桐乡地区的民俗风貌。第二个篇章为“四时风物”。桐乡小吃别有风味,特产远近闻名,茶食精工细作。令人难忘的美味佳肴,承载着一代又一代桐乡百姓心灵深处最温馨的记忆和最难以割舍的乡愁。第三个篇章为“蚕乡习俗”。桐乡是全国知名的蚕桑之乡,是因运河而兴的丝绸重镇。桐乡人在长期从事蚕桑生产的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蚕桑文化,传承着绚丽多姿的蚕桑习俗,给人们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第四个篇章为“非遗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地方珍藏的记忆和文脉的延续。桐乡市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尝试,探索出一套“非遗”保护的“桐乡模式”。本书全方位地展现了桐乡一地有关生产、生活、节庆、娱乐等的民间习俗。

  《知脊:徐医生告诉你的事》  徐文斌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贝贝特/定价:58元  “医学不仅仅是手术刀下的修复,要了解疾病的早期信号,不要拖到最后一刻。”“80%的病人都无须手术,只要通过科学的保养和休息,加上适当运动,都会慢慢好起来。”……本书是火爆全网的科普医生,人民日报、央视网、新华社等媒体多次报道,科普作品阅读量超过50亿的徐文斌首部重磅之作。徐文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浙江大学骨外科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弯腰驼背、肩颈僵硬、腰背酸痛?手脚发麻、无力、刺痛?头晕、头痛、恶心?……这些不被看重的“老毛病”,却始终让人坐卧难安。  而不适的根源,或许正是来自脊柱。作为身体的支柱,脊柱健康一旦亮起“红灯”,久坐、低头、醉酒、熬夜等看似平常的生活行为,就可能化身引爆健康危机的隐形炸弹。脊柱损伤往往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本书正是一个防患于未然的健康提醒。作者结合十三年临床经验和多年科普实践,倾心讲述十八篇一线诊疗故事,整理出一百六十余条医学科普知识,为大众筑起一道守护脊柱健康的知识堤坝,提供全年龄段的日常养护方法,帮助读者读懂脊柱的“不能承受之重”,掌握健康生活的主动权。  无论是伏案学习的学生、久坐的职场人、体力劳动者、备孕育儿的女性,还是脊柱逐渐退化、关注养生的中老年群体;无论你是专注于工作学习,还是沉迷于熬夜刷视频、打游戏,抑或热爱运动健身……每个人都需要了解和避免脊柱“不能承受之重”。“保护脊柱,是我们一辈子的事!”

  《伯克利的魔山》  许知远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贝贝特/定价:69元  作为《十三邀》主创,本书是许知远的“游荡集”系列开篇之作,附赠私人歌单。诚实记录了他十八年的精神历程:“如何游荡世界,如何理解时代,如何认识他人,如何以今日之我更新昨日之我。”同时,本书还是一部旅行者词典,用字母表串起人生经验,收录了35座城市的54个片段。在伯克利寻访米沃什的魔山,在鹿儿岛遥想一位浪漫的失败者,在东京萌生海外开书店的念头,在纽约对话坂本龙一、马内阿,在旧金山书店发现梁启超,在新加坡与王赓武想象中国边缘……又可以作为一部私人阅读史来阅读,读者可以看到许知远之所以成为许知远,《李普曼传》《米沃什词典》《黄金时代》《金与铁》《零年》《佩拉宫的午夜》《坂本龙马与明治维新》《流动的圣节》《另一片天空下》《论小丑》《音乐即自由》《星马华人与辛亥革命》……这些精神资源,共同塑造了今日的许知远。  “从在大学图书馆发现李普曼传记,找到自己的人生之路;到满世界游荡,写作五卷本梁启超传。那个曾经忧伤的年轻人,成长为一位与时代共舞的知识分子。”这本书记录的,是作家许知远自己的声音:阅读,游荡,穿梭于不同的时间与空间,观察体验这个万花筒般的世界,伴随着永不停息的自我分析的冲动。许知远说,“这不正是我想过的生活吗?穿梭于各地,训练出某种独特视角,总能在熟视无睹的现实中发现意外。当然,你也要承担另一重代价,在自由、好奇背后,是一种被迫的、时刻保持的警惕,身处陌生人中的经常性失语,更令人身心俱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