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南湖晚报

一条老街的百年浪漫与新生

日期:09-10
字号:
版面:第02版:嘉兴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N晚报记者 陈 强 通讯员 许 圆

  

  本报讯 前天午后,阳光透过法国梧桐茂密的绿叶,洒在海宁市硖石街道干河街的青石板路上,刚走到街口,就见身穿汉服的姑娘举着相机,对着徐志摩故居的奶黄色拱券门廊轻按快门——这条藏着潮城海宁“时光密码”的老街,正用旧韵与新声,留住每个来访者的目光。

  从通惠河到干河浜,再到如今的干河街,这里经历了一场让人惊艳的蝶变。这条街本是一条由西北流向东南的通惠河,因河浅易淤、遇旱常干,清嘉庆年间逐渐填塞,才有了“干河浜”的名字,后来慢慢演变成如今东起赵家漾路、西至建设路的干河街。

  “看,这西式楼房配中式灯笼,多特别!”街角,带父母来游玩的李女士正指着干河街38号的铁艺大门讲解。推开这扇门,便是徐申如于1926年为徐志摩建造的小洋楼。当年这里见证了徐志摩与陆小曼的爱情,如今二楼半开的雕花木窗前,仍有游客轻声念着《再别康桥》,仿佛在与诗人隔空对话。不远处的谭氏民宅前,退休的高伯伯正指着斑驳砖墙,给孙辈讲“以前这是硖石富商的家”,老建筑上的纹路,成了最生动的历史课本。

  走几步就到了新月剧场,刚散场的观众还捧着节目单讨论:“《何以相逢》的舞蹈把徐志摩的诗演活了!”这座由硖石电影院转型的剧场,以“新月派”命名,让百年前的诗意有了新的表达。隔壁,全国首个新物种空间XSpecies Here更显热闹,这座仅3000平方米的白色建筑里,藏着多元业态的惊喜:年轻女孩在海宁风味小吃区分享芡实糕,妈妈带着孩子挑选硖石灯彩IP潮玩,艺术爱好者围着地方主题展览轻声交流;退台式白色阶梯上,大学生小林捧着书晒太阳,直言“透过玻璃天幕看云,感觉像在自然里读诗”。

  再往里走,张宗祥纪念馆里,讲解员正给游客展示古籍修复工具;徐邦达艺术馆中,几位书画爱好者凑在展柜前,细细品味水墨里的江南意韵。

  夕阳西下时,老街的灯笼渐次亮起。干河街的老房子会老去,但诗人留下的“新月”永不沉落——百年前的浪漫,如今藏在游客的笑声里、剧场的掌声中、新空间的热闹里,在烟火日常中落地生根,续写着属于这条街的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