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初露,油车港镇胜丰村南湖菱良种繁育基地的菱田中,飘来悠扬的菱歌声:“麟湖两岸好风光,夏天呀湖中青菱吐芬芳……”几位菱农坐在菱桶内,指尖轻拨层层菱叶,采撷着叶下藏躲的翠绿色南湖菱,菱桶划过水面,漾出条条细长“水路”。
热闹的采菱场景,宣告着南湖菱的火热上市。这片满载丰收喜悦的南湖菱基地,还是守护南湖菱种质资源的“摇篮”,一排排繁育大棚正孕育着一颗颗“金种子”。
扫一扫 看视频
“脆甜小可爱”等你尝
“基地南湖菱外荡露天种植面积总共38亩,一天大概能采200斤,采多少卖多少。”基地种植负责人张海生介绍,基地的新鲜菱角主要销往嘉兴市区三水湾农贸市场和农翔路农贸市场,从采摘到摆上农贸市场摊位,最快半天就能完成,确保市民买到吃到的都是“当日鲜”。
拿起一个新鲜南湖菱,轻掰即开,白玉似的菱肉散发清香,生吃清甜脆嫩,煮熟后软糯可口。基地内,采菱时仅摘成熟果实,嫩菱留存继续生长,总共可以采10茬,一直持续到10月底,采摘期大约是70天。
说起种植菱,张海生有多年心得,“水质需保持清澈,要时常查看菱叶长势,及时清除杂草杂物,确保光照充足,南湖菱才能顺利开花结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嘛!”
仔细观察发现,菱田里开着白色小花,随着一段时间的生长,花会没入水中长出果实。这叶片下面到底有多少菱,整株捞起才能看得清。
受今年高温天气影响,外荡种植的南湖菱亩产预计有1500斤。张海生坦言,适合南湖菱生长的温度是30℃左右,持续高温导致菱花生长不佳,若气候适宜,单季亩产可达3000斤。
想吃鲜菱的市民,接下来两个月都能在农贸市场内买到,9月7日的批发价为每斤9元,市场零售价每斤10元至12元不等,菱肉零售价在每斤25元左右。
精挑细选“金种子”
在外荡种植区域一旁,占地12亩的原种繁育大棚整齐划一、蔚为壮观,一株株南湖菱在清澈的池水中肆意生长,孕育着一颗颗“金种子”。
这片繁育大棚是去年6月建成运作的,属于南湖菱良种繁育基地项目,由嘉兴市农科院提供“提纯复壮”技术支持。
“按照现在的培育量,每年产出的菱种可供5000亩到10000亩种植。”张海生介绍,今年10月以后,基地开始挑菱种,品质好、长势壮,具有明显圆角特征的优质菱角才能做成菱种,今年预计能选出1000斤左右的菱种,菱种价格预计每斤不低于28元。
为啥菱种这么“贵”?因为南湖菱有个特点——“角圆”。“别处的菱要么两角、要么四角,只有南湖菱是无角的。”张海生解释道,这是南湖菱传承千年的特征。
可前些年,南湖菱遇到了“长角”的难题。2019年起,嘉兴市农科院连续3年对市本级一些农贸市场销售的南湖菱进行取样调查,结果发现市场上南湖菱的长角率在40%以上。作为嘉兴特产的南湖菱,长了角就“差了点意思”。
为了保护独特种质资源,带动农户种植南湖菱,嘉兴市农科院开展了南湖菱种质“提纯复壮”技术研究,其菱果的长角率可以低于5%,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并在油车港镇推广应用,为南湖菱种植增添附加值。
菱角跨界“玩”文化
油车港镇一直是南湖菱的主产区。2009年,油车港镇成为南湖菱原产地地理标志保护地,2015年获“中国菱乡”称号,2018年又被授予“省级菱果特色农业强镇”。
近年来,油车港镇菱业发展精彩纷呈,南湖早菱、南湖红菱等新品种陆续诞生,南湖菱俨然成为“致富果”。去年,油车港镇南湖菱种植面积有近1000亩,市面上约90%的南湖菱出自该镇。
如今,南湖菱已不再局限于餐桌上的一道美味,更成为一种文化象征。近年来,油车港镇在推动南湖菱画、南湖菱歌等传统文化项目推陈出新的同时,引入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企业等助阵,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创造与市民、游客、客商之间的绝美“菱”距离。
“菱生南湖则无角,菱生他处则生角。”无角的菱,清甜粉糯、坚韧敦实,南湖菱在新时代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