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南湖晚报

《南京照相馆》观后感

日期:09-07
字号:
版面:第02版:成长文苑       上一篇    下一篇

  N实验小学(南校区)601班 裴辰瑄

  指导老师 陈烨

  今年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前几天,我和妈妈一起去电影院看了《南京照相馆》,这部影片惊心动魄,至今令我记忆犹新。

  影片的开头,映入眼帘的是一位名叫苏柳昌(小名阿昌)的邮递员骑着单车,逆着人流,拼命地向邮车骑去,一群日本鬼子紧紧追逐在身后,邮递员阿昌七拐八拐、慌忙之中骑进了一条死胡同,想不到胡同里竟都是日本人。

  其中一个日本人立马举起手枪向着他,一发发子弹如潮水般袭来。阿昌弃车后,冒着枪林弹雨,最终侥幸逃出了鬼子的追捕。此时镜头一转,一位名叫伊藤的日本摄影师拿着照相机,日本军官手拿长刀对准一名下跪的中国人的脑袋“咔嚓”砍下去,似乎对着镜头作出了“帅气”的动作,好像砍的……随着血液喷涌而出,摄影师立马弯下腰,戴着白手套的手对着照相机的快门也“咔嚓”一下,一张血淋淋的相片就拍下来了。

  就在这时,阿昌连滚带爬地摔到了两人跟前,他抓起了一边的布料,挡在了面前,“吉祥照相馆”瞬间出现在了伊藤眼前。接下来,伊藤让阿昌到照相馆帮忙洗照片,说照片洗好后答应拿两张通行证,并称为“朋友”。

  在我的眼里,伊藤根本就不是一位真正的朋友,而只是一个懦弱、杀人如麻的伪君子。刚开始,他看似表面善良,拍摄的却是惨绝人寰的场面,他甚至对此还觉得能够拍下“如此生动”的照片而引以为傲。影片表达了他变成恶魔的过程,从前期的懦弱,慢慢地也变成了面对一条条生命的消逝,既残忍又麻木不仁,最终成为了一个被撕开了面具的魔鬼。

  影片还讲述了一个逃兵的故事。

  阿昌在照相馆地下室发现了躲在里面的老板一家子。几天后,来了一位逃兵,在洗印池他看到了自己弟弟被杀死的照片,顿时悲痛欲绝。镜头一转,逃兵趴在日本战车的底部,被迎面而来的一块石头割开了背部,一滴滴流下来的鲜血被日本鬼子发现了,这个逃兵知道自己逃不出日本人的手掌心,从车底滚出来,拿起大石头一下下往鬼子头上砸,最终被枪杀。

  虽然,起初这位逃兵面对战争,他害怕、他躲藏,他想活命,但是当看到自己的亲弟弟被残忍杀害时,他誓死报仇雪恨,直面日本人,和鬼子进行了殊死搏斗。虽然最后被杀死,但是我看到了中国人的血性和反抗。

  而广海又是另外一个人物,他代表了汉奸群体。

  一把枪滚到广海脚下,他是胆小懦弱之人,他不敢拿,只是自己活着就行了。广海是一位典型的汉奸,他很自私,为保全家的命,他可以出卖同胞,为日本人卖命,可以当日本人的走狗。相比于其他剧中的汉奸形象,广海又显得非常立体。他胆小,所以选择了妥协;选择将断了气的孩子塞到了毓秀手里摆拍中日一家亲的照片,为日本人粉饰太平,却在阿昌命悬一线时也不愿站出来为中国人翻译。直到看到毓秀被日本人随意糟蹋,他如泡沫般美丽的幻想一下子被击碎,最终学会了反抗,也为此付出了生命。

  广海和伊藤两人都有懦弱底色,也都似乎在成长中学会了“勇敢”,伊藤学会的是虚假的勇敢,而广海学会的是真正的勇敢。

  阿昌是一个心怀善意的普通人。他对日本人低过头,妄图学习日语讨好日本人,通过为敌人洗印照片,求得生存的机会,当他获得通行证后,却还是愿意把活下去的机会让给了老金的媳妇和孩子。当他被伊藤杀害时,他的眼神没了懦弱,有的只是愤怒、不甘,还有为救人而牺牲自己的勇气,他用出最后一丝力气,告诉伊藤:“我们不是朋友,从来不是!”

  阿昌代表了众多被日本人压迫下的平民百姓,对日军的残暴行为从起初的逃逼、闪躲、害怕,到后来的仇恨、抵抗、反击,更是对和平的无限向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作为观众,我屏气凝神,连大气都喘不过来!到结尾,我气儿才稍稍顺了一点儿。片尾,伊藤拿出的假底片,展示了南京城原住民的美好生活景象。试想如果没有战争,南京城又是一幅怎样的美丽景象呢,我悲痛极了。而事实留给我们的底片,却展示了南京人是如何被残忍杀害的真相,真的令人心酸不已,看得我泪流满面。

  影片谢幕,我恍如隔世,回到了现实生活。

  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如今,我们的国家屹立东方,我们有最领先的科技、最先进的武器,有最优秀的军队、最团结的人民,我们不再受人压迫、被随意欺负,我们的土地上也不再有战争和暴力,有的是欢歌笑语、朝气蓬勃。虽然南京大屠杀过去了很多年,但是这段历史不能遗忘,牢记历史,不忘初心,缅怀过去,奋勇前行,作为少年郎的我们,已有底气和勇气对战争说:不!也更应有魄力和毅力对自己说:强国有我!

  

  乘凉

  N第二实验小学(东校区)606班 邱梓瑶

  指导老师 阮征

  漫画总会使人捧腹大笑,可看完了今天这一幅漫画,我笑不出来了,内心掀起了巨大的波澜,久久不能平静。

  漫画的内容十分简单:一个人去森林里植树,刚将小树苗栽好,一个戴眼镜的男人背靠小树,双手抱膝坐在那儿,小树的树干都被压弯了。种树人提着洒水壶给小树浇水,可看见这一幅画面,提壶浇水的人奇怪地问:“你干什么?”那个戴眼镜的人回过头笑眯眯地说:“等着乘凉。”

  那个“等着乘凉”的人真是贪婪懒惰呀!小树距离还可以乘凉远着呢,他竟然现在就想要乘凉,更何况这棵树又不是他种的!不播下春天的种子,怎么能获得秋天的果实?不经过困难与挫折,怎么看见成功的曙光?那一个“等着乘凉”的人不想经过自己的努力但又想要获得收货的果实,真是异想天开,白日做梦!

  我们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人,不想努力学习,同学之间作业相互包庇,对别人的劝说不屑一顾,对老师苦口婆心的劝导更是一点儿也不在乎,但是却想要取得好成绩;还有一些人不努力工作,想着靠买彩票一夜暴富;还有的人更是相信天上会掉馅饼导致被网络诈骗,最后哪个不是落得个身无分文的下场?

  没有一日又一日的付出,哪里来的美好收获?天上不会掉馅饼,那些妄想不劳而获的懒惰之人,是不会吃到好果子的。我们只有像那个提壶浇水的人学习,每天为自己的小树苗浇水,施肥,除草,只有辛勤付出,才能换来成功。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只有辛勤劳动者才会有所收获,千万不要成为那个等待乘凉的人,妄想着坐享其成,天上不会掉馅饼,等待你的只有更多的陷阱!

  

  丹心从来系家国

  N第二实验小学(东校区)606班 叶知秋

  指导老师 阮征

  我是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碎片,形态多变,静默在历史深处,见证着风雨变幻。每当国家遇到危难时,我身侧的人类总是冲锋在前,以血肉之躯,救国之危难,你瞧,他们来了。

  我曾化身为陆游的毛笔,整日静静地挂在略显陈旧的书案上。每至深夜,暗黄的烛火摇曳不定,一颗颗晶白的烛泪滚落光芒被染得越发朦胧,陆游缓缓走到案前,他的身影,被烛光拉得修长。他慢慢抬起手,骨节分明的手指虽有些颤抖却紧紧握着我,手腕轻转,饱蘸着浓墨的毛笔如游龙般在纸间飞舞,那气势仿佛要冲出纸面。“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那字迹力透纸背,承载着他对收复失地的深切期盼,是他为之奋斗了一生的信念,即使死亡也无法让它终止,临终前写下《示儿》这首诗,他念念不忘的仍旧是收复中原,家国统一,这位伟大的诗人,用他的绝笔之作,也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爱国”。虽已暮年,可他眼中的坚毅从未消散。那是对国家,对百姓最深沉的爱。

  我是陈祥榕头上的帽子,2020年6月那个战火纷飞的日子,我永远无法忘记。外军悍然越线挑衅,陈祥榕和战友们迅速迎敌。他眉头紧皱,双眼圆睁,帽檐下的目光锐利如鹰,满是视死如归的无畏之态。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他双脚稳稳地扎驻在地,如苍松般坚毅,双手青筋暴起,紧紧抱着武器,毫不犹豫地冲钟在前。最终,他却用伟大的一生践行了诺言,我也随着他见证了他对祖国炽热的爱。

  如今,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还在演绎着新的故事,创造着新的传奇。而我,将继续见证历史,为未来的人们诉说这个时代的动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