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南湖晚报

营收2253亿元,居全省第三

日期:09-03
字号:
版面:第12版:金融理财       上一篇    下一篇

  

  N晚报记者 孔嘉敏 漫画 张利昌

  

  近日,2025年A股上市公司半年报正式收官,嘉兴66家A股上市公司共同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中期答卷:全市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53.72亿元,同比增长3.45%,位列全省第三;实现归母净利润129.39亿元,同比上升1.98%,全省排名第四。

  这张凝聚着资本与产业双重力量的榜单,不仅描绘出嘉兴经济的韧性轮廓,更揭示了其向“新”而行的跃迁轨迹。

  

  稳中提质 超半数企业实现正增长

  细览这份中期报告,稳健增长成为主基调。数据显示,全市66家上市公司中,有37家企业营业收入实现同比增长,占比56.06%;38家企业归母净利润实现正增长,占比57.58%,其中26家企业更是实现营收与净利润“双增长”,占比39.39%。这反映出嘉兴上市公司不仅市场规模持续扩张,盈利结构也同步优化,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

  区域表现同样可圈可点,呈现多点开花、特色发展的良好格局。桐乡市表现尤为抢眼,仅7家上市公司就贡献了1291.41亿元营收和64.4亿元净利润,龙头带动效应显著。南湖、秀洲、海宁等地也依托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实现稳定增长,嘉善、平湖、海盐则在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中培育出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行业维度则同样有拿得出手的成绩。化工行业以1366.49亿元营收和56.29亿元净利润蝉联“双料冠军”,其中营收环比增长超100%,净利润环比增速均超60%;纺织品、服装与奢侈品行业营收环比增长114.92%,净利润环比增长135%,显示出传统产业通过技术改造与产品升级焕发的蓬勃生机。尤其令人振奋的是,电子设备、仪器和元件行业净利润环比大幅增长158.33%,增速高居全市前列,科技驱动的新质生产力正加速崛起,成为嘉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在头部企业光芒之下,清晰可见嘉兴资本市场的多维活力。桐昆股份以441.58亿元营收稳居全市第一,华友钴业、新凤鸣、卫星化学则紧随其后。盈利方面,卫星化学实现归母净利润27.44亿元,同比增长33.44%,华友钴业净利润同比增长62.26%,中国巨石净利润大幅增长75.51%。值得一提的是,长芯博创、力源科技、七丰精工等科技型企业在第二季度表现亮眼,涨幅领先,其中七丰精工区间涨幅高达202.36%,显示出市场对嘉兴高新企业成长性的高度认可。

  

  政策赋能 构建企业上市培育新生态

  2253.72亿元全省第三的成绩,离不开政策的有力支持与引导。

  近年来,嘉兴深入实施企业“上市100”专项行动,抢抓国家级科创金融改革试点和区域性股权市场创新试点机遇,建成运行长三角(嘉兴)科创金融服务中心,完善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嘉兴服务基地功能,坚持后备企业“培育+招引”两手抓,推动“境内+境外”上市赛道双优化。同时,持续夯实全市企业上市后备基础,更新迭代“孵化-培育-股改-辅导-报会-上市-提升”等“七个一批”上市培育库。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21年9月北交所设立之初,嘉兴便敏锐启动“育苗工程”:组织60余家企业参与专业培训,及时调整《〈嘉兴市企业“上市100”专项行动方案〉政策操作细则》,增加北交所上市政策,鼓励引导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赴北交所上市,提升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政策的精准度;与浙江省股权交易中心共同打造“金南翼科技创新板”,围绕嘉兴重点培育产业,深入挖掘创新型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免费加入“金南翼科技创新板”,为入板企业提供“上市加速营”专项服务。

  层层递进的培育机制催生“嘉兴速度”:目前全市北交所上市企业达6家,数量居全国地级市前列,其中海盐县独占4席,成为名副其实的“北交所第一县”。

  “从政策引导到通道建设,嘉兴将继续全力为中小企业铺就通往资本市场的‘高速路’。”市金融发展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