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晚报记者 唐潇伦 通讯员 章森飞
夏日的夜晚,微风习习,走进南湖区南湖新区(东栅街道)富润路文创街区,街道两旁的摊位上摆满了各种美食和小商品,“音乐+”的立体模式将文化体验、商业消费与国际交流融于一体。不远处,美丽河道南柴家桥港碧波荡漾,水趣盎然,不少市民走出家门,来到这里享受夜晚的清凉和欢乐……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东栅街道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以生态环境为基础,以“火车头”为核心创意元素,打造出富润路文创街区,推动了生态环境与文化元素、消费场景深度融合,奏响了一曲生态产业协奏曲。2024年,该街区获评省级文化创意街区。
生态赋能 夯实发展基底
很多人来到富润路街区时都会被路口的“火车头”吸引,而往里走更会发现这是一个充满了创意和文化气息的街区,集聚很多文化企业、文创组织、创意餐饮、创意体验店等的富润路是一个融合了生活、商业、创意及特色文化的独特空间。
然而,曾经的富润路街区,面临同质化竞争,不仅文化标签模糊,管理也依赖人力巡查,效率低下、盲区众多。同时,南柴家桥港水质不稳、生态脆弱,面临环境提升与产业发展的双重挑战,传统路径难以为继。
生态与产业的发展需要同步向前走才会开创新局面。东栅街道将目光投向“融合”与“科技”——让文化浸润商业,用生态赋能产业,以智慧重构治理。
治水先破题。遵循“生态优先、文化体验、科创融合、共建共享”理念,东栅街道对南柴家桥港实施水生态提升工程,河底种植苦草、轮叶黑藻,投放底栖生物;水面架设复合生态浮岛;岸边增设生态净化廊道……曾经的普通河道蜕变为“水下森林”,水质跃升至Ⅲ类以上。更重要的是,这条绿色生命线主动链入产业脉搏——串联起电商产业园1号园、南湖红廉馆等,使生态投入转化为发展资本。
降碳亦攻坚。锚定“绿色低碳”新引擎,文贤社区电力红船基地将低碳经济理念逐步融入园区发展过程中,加强碳交易,让企业在低碳的过程中利用低碳技术路径实现更大的经济收益。
能源配置方面,屋顶光伏矩阵与微风风机年发电36万千瓦时,氢储能系统将谷电转化为清洁燃料,进一步实现社区清洁能源系统的“电—气—热”等多能互补与“源—网—荷—储”各环节高度协调。
智慧园区建设上,由数字孪生技术打造的能源管理平台犹如绿色大脑,实时全景模拟、精准监测碳足迹,驱动节能改造与能源结构优化,让数据成为治碳利器。
双轮驱动 注入转型动能
如果说生态环境的改善,夯实了经济发展的绿色基底;那么“科技+人文”的双轮驱动,则为产业转型注入了绿色动能。
清晨,随着一阵嗡鸣声响起,在东栅街道上空,无人机缓缓升起,搭载红外热成像、4K高清与AI识别,化身“空中哨兵”,5分钟内精准锁定捕鸟网、秸秆焚烧点或隐蔽违建。与此同时,地面智能巡查装备也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云智治”平台整合路面智能设备数据,对12类城市问题自动派单、闭环处置,为城市治理安上“科技翅膀”。
环境整治不是终点,唯有探索生态价值的多元转化,才能真正让群众尽享生态红利。
日前,一场融合音乐、传统文化与国际元素的童趣嘉年华在富润路文创街区拉开序幕,为广大市民带来了精彩的视听盛宴。
“国际音乐消费街区”的诞生,标志着“文化+”新赛道的全力冲刺。今年初以来,东栅街道以音乐为纽带,深度融合国际文化、企业展示与社区互动,发展常态化音乐活动激活商圈消费,以国际文化节庆提升影响力,组织进社区活动增强归属感,让街区真正成为本地居民的文化家园、企业发展的展示平台和国际友人的交流窗口。
“东栅街道的故事是以创新破困局、以融合拓赛道、以科技赋动能的生动实践。”东栅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