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们向全市南湖晚报小记者征稿,以“写给1937年先辈的信”为主题,无论你是追寻家族中的英烈足迹,致敬一位抗战英雄,还是从一件文物、一处遗址中感悟沧桑巨变,抑或从“百折不挠”的精神内核中汲取力量,让笔尖穿越时空,讲述你眼中的山河无恙、家国昌盛,告慰先辈赤诚,赓续不屈血脉,让“1937”听见这穿越时空的回响!
N嘉兴市阳光小学401班 章锦轩 指导老师 沈一敏
尊敬的先辈们:
见字如面。
当你们在硝烟中拆开这封信时,或许正躲在断壁残垣后喘息,或许正握着枪杆在战壕里待命,又或许,正背着伤员在泥泞中艰难前行。1937年的风,一定裹挟着太多苦涩——是南京城墙上的弹痕,是上海弄堂里的哭喊,是黄河岸边流离失所的脚步,更是无数人心中“国将不国”的锥刺之痛。
请允许我告诉你们一个秘密:你们用血肉守护的土地,终将迎来曙光。你们誓死捍卫的“家国”二字,八十多年后已长成参天大树。如今的中国,飞机再也不用飞两遍才能让国人看清,高铁能一日跨越万水千山,孩子们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读着“富强、民主”,老人们在公园里晒太阳时,再也不必担心防空警报的尖啸。你们曾仰望的和平,已成为我们寻常的日子。
我知道此刻的你们或许疲惫不堪。当棉衣挡不住寒风,当子弹穿透胸膛,当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下,你们会不会问:“这仗,到底要打多久?”请一定坚持下去。你们在台儿庄的拼杀、在平型关的伏击、在地道里的坚守,都不是徒劳。后世会记得无数像你们一样的将士,记得那些胃里只有树皮与棉絮却仍坚持战斗的英雄,记得在白山黑水间永不消逝的怒吼,记得每一个没有留下姓名的士兵——你们的血,会浸润出最坚韧的花。
有时我会想,若能穿越时空,真想递上一个热馒头、一件厚棉衣,告诉你们:别担心,我们替你们把家园守好了。但我更明白,你们真正想要的,从来不是怜悯,而是确信“我们的牺牲,能让后代不再牺牲”。请放心,我们没有辜负。如今的少年,会在历史课上红着眼眶读你们的故事,会在纪念碑前献上一束束白菊,更会把“自强”二字刻进骨子里——因为我们知道,这是对你们最好的告慰。
风还在吹,战旗还在飘。愿这封信能化作你们枪膛里的一颗子弹,战壕里的一粒星火,支撑你们再往前一步。因为你们脚下的路,终将通向我们今天的晴空!
章锦轩
2025年夏
评语:小作者以“硝烟”“战壕”“弹痕”等具象细节还原抗战的惨烈,又以“高铁”“课堂”“公园”等现代图景呼应先辈夙愿,形成强烈的情感对冲。书信体与第二人称的运用极具代入感,令崇高信仰与血肉之躯的碰撞穿透纸背,将烽火年代的牺牲转化为对当代的精神嘱托。
(点评人:沈一敏)
沈一敏简介:嘉兴市阳光小学语文老师,曾获评区优秀班主任、区科技创新大赛和“阅读伴我成长”优秀辅导教师。辅导的学生多次在区、市作文赛中获得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