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颜剑明
金仍,字文先,1924年生于洲泉镇生贤里金氏老宅,他是金南圃先生之幼子,金文楚和金似之弟。
金仍小时候就读于洲泉求是小学,毕业后不久恰逢抗战爆发,崇德县城(位于今崇福镇)被日军占领,不久沦陷区学校开始教授日语等,对学生推行奴化教育。金南圃先生崇尚正义,极富民族气节,在支持长子金文楚从事抗战救亡活动、次子金似参军上前线的同时,不甘心小儿子接受奴化教育,要求幼子金仍去后方求学。于是在1939年夏天,金仍远赴孝丰县(今属安吉县),去读流亡在彼的浙西二中。在金氏父子的影响下,同镇的柳思谊等5名同学也踊跃前往。1941年,金仍考入设在昌化县颊口镇的七县联中(即嘉属七县联立临时中学),就读高中。此时,从老家传来二哥早在1938年9月参加武汉外围保卫战英勇阵亡的消息,非常难过,遂立下了要为兄长报仇的誓言。
一年后,金仍因病回家休养了一段时间,耳闻目睹了家乡遭受敌伪蹂躏的种种惨状,病愈后即又赴后方继续求学。不久又传来日伪军在沦陷区“清乡”的消息。金仍深切体会到有家不得归,做亡国奴的苦难。此时,因太平洋战争已爆发,大量青年投笔从戎。1942年底,金仍与来自沦陷区的11名同学在天目山招待所报名入伍,参加青年远征军,不久被编入第三战区第五教导队,开赴江西横峰集训。1944年初,行军至江西赣州和广东蕉岭一带,继续整训,被编入青年军31军209师627团1营机枪连,准备远赴缅甸作战,但行至福建长汀县准备集结时,恰逢湘桂战役发生,西进路线被阻,部队滞留待命,继续在长汀县十方镇训练,直至抗战胜利。所以,金仍虽然参加了远征军,但并未出国作战。抗战胜利后,金仍随部队横穿福建全省,步行至马尾港,乘海轮回宁波。1946年夏,金仍复员回乡,《新洲泉报》曾两次报道,并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会。回乡后,金仍被安排在洲泉镇公所工作,任事务员。
1949年5月5日,崇德县解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了洲泉区委、区政府,金仍被留用。当时五河泾、河山等地属洲泉区管辖,此地匪患严重,金仍与区委书记李臻、区长辛玉高等开展了艰苦的剿匪斗争,迅速清除了匪患,为开展全面土地改革创造了条件。因革命觉悟高,工作表现积极,金仍被区委任命为五泾乡文书,不久又升任羔羊乡副乡长、五泾乡乡长。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征粮运粮成为政府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金仍不辞辛劳,出色完成任务,于是在1952年7月,被任命为崇德县粮食局工作队队长兼粮食加工厂副厂长。1954年6月任崇德县粮库主任、储运股长。改革开放后,1983年,金仍获离休干部待遇,在洲泉老家安度晚年,2013年逝世,享年90岁,可谓一生坎坷,晚年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