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曹志琪
今年以来,我陆陆续续读了几本关于弘一法师的书籍,如《从容淡定过一生》《人生没什么不可放下》《李叔同禅心人生》等,不同的作者,以不同的叙述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弘一法师的人生进行了描绘和解读。年近六十的我,特别是作为一名基层派出所民警,面对芸芸众生、形形色色的警情,每晚夜读,总会串联起诸多的感慨来。
作为一名平湖人,却未曾赴平湖李叔同纪念馆瞻仰过,读罢几本书后,心中不免生出几分观瞻的冲动来。连日的高温将大地炙烤得仿若一个巨大的蒸笼。湛蓝的天空上,几片稀疏的白云,好像被抽走了所有的气力,慵懒地悬浮着,失去了飘游的兴致。在这样的酷暑里,我怀着虔诚而期待的心情,说走就走,与书友一起踏上了参观李叔同纪念馆的旅程。
车行至当湖街道城南东路,远远地看到了报本寺高高的塔项,此行不就是去感悟弘一法师的禅心人生嘛,不妨先去报本寺一游?得到了书友的欣然赞同后,顺道前往。烈日下的报本寺在蓝天的映衬下,如同一位矍铄的僧侣,正护佑着一方百姓。黄色的院墙如同一面巨大的反光镜,将刺眼的阳光折射过来,让人几乎睁不开双眼。抬头,大雄宝殿的檐角在日光的映照下,轮廓愈发清晰,仿佛向着天空无限延伸,在这燥热的天地之间,更显出一种不屈与奋争的精神。
报本寺与李叔同纪念馆相距不远,本想沿着东湖水岸,以虔诚之心,缓步前行,以脚步丈量禅心探究之旅,让心灵在漫步中得以沉静。无奈,酷热阻断了这份诗意的想法,我们只好驱车前往。
蓝天下,如洁白莲花盛放的李叔同纪念馆显得更加庄严、沉静。一踏入纪念馆,一股清凉、肃穆和安宁的气息扑面而来,一曲耳熟能详的《送别》缓缓流出,不由得让人放慢了脚步。沿楼梯拾级而上,二楼七个展厅依次排开,每一个展厅都像是一扇通往大师精神世界的门窗。这里详细记载着弘一法师的生平,尤其是他出家后的修行成果,每一段文字、每一幅图片、每一件展品,都在诉说着大师非凡的人生历程。好学的书友分享着大师的生平故事,娓娓道来,令人受益匪浅。
在叔同书院里,翻阅着关于大师的一些珍贵书籍,那些泛黄书页间的信札,仿佛穿越时空,聆听着大师温和而坚定的声音,述说着他的日常生活、感悟和信仰。字里行间,我深切感受到了大师对生活的热爱,他将生活中的点滴都化作了艺术与修行的养分,无论是音乐、绘画、戏剧、诗词,还是书法,他都做到了极致。对佛教律宗的虔诚与坚守,更是用毕生的修行诠释着信仰的力量。
阅读时,我怀揣着一个小小的愿望,那便是能亲眼目睹大师《送别》的手迹,满心期待着能与那份经典的相遇。然而,未能如愿。心中虽有遗憾,可转念一想,人生不正是因为有不完美,才显得更加真实而富有韵味吗?就如同这酷暑中的旅程,虽有炎热的困扰,却因为与弘一法师精神世界的相遇,变得更加深刻而难忘。
离开纪念馆时,正是午后最酷热的时段,回味着大师的偈语“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亡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慢慢地滋润着我的心灵,在尘世的喧嚣与炎热中,寻得了一片清凉的净土。
驱车而回,道路两旁,满目葱茏的树木不畏酷热,用绿叶和枝杆撑起了片片阴凉。最热烈的季节,不正是生命最旺盛的表象吗?生命的长度不可控,正如这炎炎夏日,没人可以控制其温度,而生命的高度和宽度却又是可控的,可以通过琴棋书画去修炼、陶冶自己。亦正如弘一法师,在风生水起的不惑之年毅然遁入空门,63岁流年,走完了“悲欣交集”的一生:“事母孝,待妻爱,精深艺术,精研佛法。实最完美一人也。”(丰子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