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晚报记者 韩瑜超 通讯员 陈佳妮 张怡炜 图片由嘉善公安提供
“没想到丢失的行李箱,比我还早回到家!”近日,嘉善县公安局西塘派出所“让失物回家”服务小分队收到一条来自贵州赵女士的微信。她的行李箱遗落在西塘古镇后,民警在无监控覆盖的民宿区徒步排查20多家,最终让这个“迷路”的行李箱踏上了归途。
西塘派出所于2010年成立了“让失物回家”服务小分队,15年来,这支小分队攒下的3000多张快递单,收件人遍布全国,寄件人始终是西塘派出所。
3000多张快递单装满故事
2010年,乘着上海世博会举办的东风,西塘古镇迎来八方游客。与游客量一起激增的,还有各种各样的失物。时任西塘派出所所长俞忠明看着滞留所内的钱包、相机发愁,“游客来自天南地北,难道要人家专程回来取?有的来回路费都要超过物品本身的费用了。”
“试试邮寄?”一个朴素的想法催生了“让失物回家”小分队。作为年接待650万人次的千年古镇,西塘每天都会出现“马大哈”,3000多张快递单里装满了故事。
2023年秋日的一天,西塘派出所的监控室里气氛凝重。就在半小时前,江苏南京游客张女士打来求助电话,“钱不要紧,可皮夹里有我和妈妈唯一的合影……她已经不在了。”
彼时在派出所工作已10多年的辅警顾一成和同事们紧盯屏幕,一帧帧回溯人潮涌动的画面,等找到棕色皮夹从张女士口袋滑落的画面时,办公室里响起低声的欢呼。3天后,张女士寄来一面锦旗——“谢谢你们留住时光”。
当然,小分队也有“无力回天”的时候。“药在包里,那是救命的!”电话那头的哭腔,让顾一成的神经瞬间绷紧。2018年盛夏的一天,广东广州某幼儿园老师在西塘遗失背包,内有需定时服用的特殊药物。监控锁定了拾包者,对方却轻描淡写,“就扔路边了。”顾一成和同事扑向所指地点,一无所获,二次调阅监控才戳破其谎言——包被扔进了大型垃圾箱。
顾一成和3名同事冲进蒸笼般的垃圾中转站,经过3个小时,翻遍10多个装满厨余垃圾的垃圾桶,一无所获。“顾哥,要不算了吧。”年轻辅警忍不住干呕。“再找!万一压在哪袋垃圾下面呢?”顾一成头也不抬地说。当最后一袋垃圾被倒空,希望彻底熄灭。顾一成抹了把脸上的汗,转身奔向医院——找医生、打电话,试图紧急配药,终因药品特殊未能如愿。次日,这名老师不得不提前踏上归途,那份焦灼和遗憾让顾一成至今难以忘记。
温暖从一个所传到一座古镇
在传递温暖的同时,“让失物回家”也点燃了更多的善意——西塘镇612家客栈主动加入“失物招领群”,成为古镇的“千里眼”,拾金不昧超1200次。
民宿老板王成进11年来“战果”颇丰:宝格丽戒指、欧米茄手表、提夫尼项链……“上月捡到两张身份证,今早又在枕头下摸到婚戒。”他轻车熟路地联系客人,“在西塘开民宿的,谁没帮警察送过失物?”王成进最得意的是送还了一条大金链,“客人洗澡摘了后忘了拿,我们追到高铁站送还!”
上海的陈先生则是在收到民警寄回的手表后,天天自发在微信朋友圈转发派出所的反诈海报,成了警方的“编外宣传员”。
15年,西塘派出所的坚持换回了158面锦旗和1276条滚烫的感谢信息,也赢得了“浙江好人”的集体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