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南湖晚报

半枚指纹揪惯犯,23年刑侦铸传奇

日期:08-26
字号:
版面:第12版:热线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N文/摄 晚报记者 王卫国 通讯员 平屹楠

  

  8月21日,平湖市公安局民警杨忠林正式退休了。跟奉献了大半辈子的公安生涯说再见,他显得有些依依不舍。

  杨忠林1965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历任平湖市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教导员、禁毒大队大队长、看守所所长等职,退休前为法制大队民警、三级高级警长,先后被评为平湖百杰、平湖市十佳优秀民警、平湖市级机关人民满意公仆和嘉兴市人民满意政法干警,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被公安部授予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称号。

  从警38年来,杨忠林始终保持着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和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任职刑侦大队期间,牵头开发了刑事技术管理系统,直接参与现场勘查300余起,成功串并案件60多起,侦破了一大批大案要案,当时他所在的中队被评为省级优秀技术中队。法治服务精益求精,在法制大队专职负责涉案财物管理,带头厘清涉案财物处置难点、研究积压财物清理方案、商议后续常态化管理工作,积极参加“公检法司”联席会议,充分细化公检法三家对涉案财物管理处置的对应职责,完善涉案财物拍卖、销毁途径,助力打造跨部门协作的样板。

  “我有23年在刑侦一线工作,最难忘的也是在刑侦战线的经历。”说起在刑侦领域工作的岁月,杨忠林记忆犹新。

  

  “新兵”参与重特大案件侦破

  1986年,杨忠林从浙江省人民警察学校毕业参加公安工作,不久调到了刑侦队。“刚从事刑侦工作,就遇到了一起大案。”杨忠林告诉记者。

  1988年1月15日下午,平湖城关镇(当湖镇的前身)环城北路政法宿舍一支“54”式手枪和12发子弹,以及2680元现金被盗。案发后,平湖公安成立专案组组织开展侦破工作,浙江省、嘉兴市公安机关领导亲自坐镇指挥破案,并向周边公安机关发出协查通报。这就是平湖“1·15”枪支被盗案。

  此后的1月28日、3月22日、8月21日,嫌犯又在苏浙多地猖狂作案。1989年4月5日,在上海市公安局、上海市川沙县公安局的协助下,警方在湖北仙桃将犯罪嫌疑人张若飞抓获归案,平湖“1·15”枪支被盗案正式告破。

  “涉枪暴力案社会影响大,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秩序构成了严重威胁,作为一名公安战线的新兵,我积极参与了人员排查工作,地毯式排查工作量极大,十分辛苦,但这是侦破重大案件的基础工作,丝毫马虎不得。”杨忠林感慨,“最后案子终于破了,很多人心中的石头落了地,我参与了这起全国性大案的侦破工作,在本职岗位上出了一份力,觉得很有意义。”

  

  “杨工”这个称呼的由来

  在单位,熟悉杨忠林的人都亲切地称呼他“杨工”,这是因为他跟指纹较劲破了案。

  在刑侦队,同事们追案子靠腿跑靠嘴问,而杨忠林做到腿勤嘴勤之余,他常会盯着犯罪现场采集到的模糊指纹出神,同事打趣说:“杨哥这是给指纹当‘修复工程师’呢!”

  有一回,碰上一起连环盗窃案,现场只留下半枚蹭花了的指纹,技术科同事都摇头说“没戏”。杨忠林蹲在地上,拿放大镜对着那半枚指纹瞅了两三个钟头。

  接下来的两三天,他泡在指纹库里没挪窝,对着电脑屏幕上放大百倍的图像比对,眼睛熬得比兔子还红,凭直觉愣是从上千份前科档案里将惯犯“揪”了出来。案子侦破的那天,年轻民警围着他喊:“‘杨工’牛啊!这都能认出来?”从此,“杨工”这名号就传开了。

  凭着这股子“工程师”般的钻劲,他后来又研发出刑事技术管理系统,把指纹比对的逻辑揉了进去——就是从模糊指纹的乱纹里找特征点,系统能从海量物证里“认”出关联线索,成功串并侦破了一大批大案要案。这精准度,与“杨工”的头衔一样实至名归。

  

  侦破一起案件立两次三等功

  1995年,平湖新庙发生系列白闯案件,案情侦破一时陷入僵局。根据研判,平湖公安向杭州余杭、上海金山警方发了协查通报,重点放在与平湖交界的金山廊下镇。

  根据犯罪嫌疑人留下的指纹,技术部门专门派员到廊下派出所进行指纹比对,但没有结果。作为平湖市公安局的挂牌案件,杨忠林不灰心,凭着经验和直觉,他和同事再次到廊下派出所进行指纹比对,比对范围扩大到10个指头。尽管工作量极大,但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数万份浩瀚的指纹档案中找到了答案,杨忠林为此荣立三等功。当年年底,杨忠林在案件侦破中表现突出,被评为嘉兴市优秀侦察员,再次荣立三等功。

  在前两天的退休仪式上,杨忠林小心翼翼地摘下警徽摩挲着,眼里闪着泪光。是啊!38个春秋,青丝渐成雪,可那份刻在骨子里的担当,早像指纹一样,印在了他守护过的每一寸土地上,坚实,永恒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