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通讯员 焉然 张怡炜
近年来,嘉善县公安局魏塘派出所民警马占国凭借独特的表演,将原本严肃的反诈宣传,变成了一部部让老百姓津津乐道的“热播剧”。8月9日,央视新闻频道《光阴的故事》栏目播出了他的精彩“跨界”故事。
解锁“隐藏技能”
自编自导自演反诈剧
马占国出生在东北的一个小乡村,曾是一位站在三尺讲台的人民教师,15年前,他怀揣着儿时的警察梦想,通过社会招考加入公安队伍。从教书育人到守护一方平安,再到如今站上舞台演绎反诈故事,马占国成了同事眼中名副其实的“多面手”。
夏日午后,在魏塘派出所内,马占国正和同事们讨论着他最近新构思出来的一个反诈剧本。这次的剧本题材是以考试结束后,家长在暑期为孩子填志愿、选学校、看政策时容易接触到的诈骗案例为背景,让家长和学生在暑期增强反诈意识,提高防骗能力。
剧本敲定,角色分配好后,表演小分队就利用工作之余开始了排练,日积月累的办案经验成了他们最珍贵的“演技教科书”。“被害人以及嫌疑人,他们的神态、样子、讲话方式,甚至是动作,这些我们都是亲眼见到的,也非常有利于我创作。”马占国说。
为了防范层出不穷的诈骗新套路,马占国梳理了近年来千余起案例,办案之余,看电影、追剧、写影评,这些都成了他创作剧本的灵感,“如果通过我的演绎,哪怕让一个群众避免了财产损失,我觉得都是值得的。”
三十岁跨行
从三尺讲台到警情处置一线
从人民教师到人民警察,30岁那年,马占国开启一段全新的人生旅程。马占国最初的3年被分配到了看守所。这3年,是他适应新角色、学习新技能、磨炼意志的3年。3年后,他被调入派出所,成为一名基层民警,踏入直面群众、处理繁杂警情的“第一线”。
2013年,马占国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在魏塘派出所内,有一个“老马阳光工作室”,为群众解决各类矛盾、纠纷,他深知“清官难断家务事”,但更懂得“耐心倾听”的力量。“比如一些家庭矛盾类的警情,我能非常有耐心地去引导他们,他们感受到了我的这份耐心,也觉得我们给了他们足够的尊重。他们有很多事情、很多话,都愿意跟我讲。”马占国说,“等他们讲完,他们的气也消得差不多了,事情也就差不多解决了。”
礼堂好戏说反诈
创意标语暖巷深
从三尺讲台到街头巷尾,从30岁的追梦新警到44岁的“反诈名角”,马占国的人生轨迹看似几度转弯,却始终保持着服务百姓的赤子之心。这些成长的经历,也都让他在工作中更贴近群众,工作方法也有了更多的创新。
经过几次排练,马占国和他的表演小分队在一个周末将为暑期准备的反诈小品《名校“馅饼”是陷阱》搬上了辖区文化礼堂的舞台。团队不仅为表演准备了各类有趣的道具,还根据剧情推进设置了不同的舞台布景。
“鸡蛋鸭蛋鹌鹑蛋,别被骗成穷光蛋”“草莓蓝莓蔓越莓,小心诈骗听到没”……在菜场摊位前立着的反诈标语朗朗上口,让人会心一笑且过目不忘,这些顺口溜正是马占国及反诈团队的“街头创意”。
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舞台,最终都汇聚成温暖而坚定的力量。马占国的转身跨度不小,但初心却始终如一。他的“多面”,恰恰是基层工作者最珍贵的“本领”,他用最贴近人心的方式,把责任扛在肩头,把温暖送到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