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晚报记者 王国伟 通讯员 徐菡娟
本报讯 “一张小桌椅,一杯炒米茶,听着爷爷讲,蚕猫故事长……”
日前,余新镇在普光村文化礼堂举行礼堂万象PAI·渔里之谣“童声唱渔里”合唱团成果汇演。简短的开场仪式后,合唱团的孩子们用一首小组合唱《爷爷的蚕猫》拉开了汇演的序幕。
据介绍,余新镇今年启动的“礼堂万象PAI”活动,以辖区内的文化礼堂为原点,根植于“渔里文化”,结合非遗传承、传统节日、特色产业等,构建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服务菜单,为余新镇居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体验。
这份“文化菜单”包含了余新记忆·非遗传承、红色礼堂·初心课堂、我们的节日·岁时节庆、趣哪研学·特派课堂四大主题。当天的“渔里之谣”就是余新记忆·非遗传承主题的一项活动。
今年暑假,余新镇的10多名孩子报名参加了合唱团。半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在音乐老师沈灵杰的带领下学习了《爷爷的蚕猫》《我的小小村庄》等歌曲,用音乐传承本土文化。
即将升入初一的赵雨彤是合唱团成员之一,“蚕猫是我们余新的非遗,我在上幼儿园时就学习过蚕猫制作。”赵雨彤说,通过参加此次活动,不仅学会了几首村歌,还加深了对非遗和乡村生活的认识。
另一位合唱团成员包翊寒在汇演结束后开心地分享道:“刚才唱我们普光村的村歌时,我的声音是最响的。”包翊寒说,自己的最大收获就是通过歌词更好地理解了积极生活、学习的意义。
这些孩子在合唱团里度过了一个十分有意义的暑假,沈庆看着在台上演唱的儿子,一直用手机拍照录像,“孩子们在活动中收获了知识,学会了团结配合,还展示了自我……总之,这个活动就是好!”
记者从余新镇了解到,下一场“礼堂万象PAI”活动将走进长秦村。“我们在开展活动时,将立足于村产业特色、文化内涵等,对每场活动的主题、形式进行精心设计,更好发挥文化礼堂在基层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凝聚作用。”余新镇相关负责人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