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南湖晚报

看一湾碧水映照文旅新路

日期:08-20
字号:
版面:第02版: 嘉兴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N晚报记者 徐杨蕾 通讯员 郭鸿杰

  图片由屠甸镇提供

  

  清澈的河水蜿蜒流淌,倒映着两岸粉墙黛瓦的农宅;沿河而建的休闲步道旁,垂柳依依,四季花草错落点缀;临水而设的遮阳凉亭里,常有村民读书、对弈,孩童嬉戏的笑声与清脆鸟鸣交织成动人的乐曲……漫步桐乡市屠甸镇荣星村的火炉浜,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江南水墨画。

  曾几何时,火炉浜是远近闻名的“臭水沟”,垃圾漂浮、污水横流。2016年,荣星村启动了一场全面蜕变,乡村振兴馆、乡村记忆馆、恒钜足球场和村文化礼堂接连拔地而起,人们也亲眼见证着火炉浜蜕变成了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廊道。

  

  【“嘉”里寻青绿】

  绘绿:诗意栖居的田园雅趣

  漫步荣星村,村道宽敞整洁,柏油路蜿蜒伸展,将错落有致的江南民居串联起来。统一规划的白墙黛瓦农舍各有风情,或隐于浓密绿荫,或映着院边繁花,房前屋后都透露着主人精心打理的心意。

  在这里,既能享受与城市无异的便捷生活,又能沉醉于诗意栖居的田园雅趣。现代化的基础设施让村民生活舒心惬意,而处处流淌的乡愁韵味,不仅让居住者找到了心灵的归处,更令每一位到访的游客流连忘返。

  谁能想到,如今碧波荡漾的火炉浜,曾经是村民避之不及的“臭水沟”。在当地老人的记忆里,这里就像一个露天的垃圾场,周边的生活污水直排入浜,村民也习惯于将生活垃圾随手倾倒。更令人头疼的是,浜边的养猪场将废水、排泄物一股脑儿排入浜中。每到盛夏时节,刺鼻的腐臭弥漫整个村庄,苍蝇蚊虫肆虐,村民连窗户都不敢开,苦不堪言。

  “想着这样下去不行,我们村里组织村民通过百姓议事会、参事会等自治组织,参与集体协商,大家主动投身环境治理、垃圾分类等工作,火炉浜的生态环境也得到全面改善。”荣星村党委副书记徐红介绍,以火炉浜自然村落为核心,以原始村落格局为基础,荣星村开展了农宅外立面改造、河道清淤绿化、污水处理等工程,形成了粉墙黛瓦、庭院错落的江南水乡风貌。

  

  点金:“小足球”兴“田园游”

  “加油!好球!”这两天,2025桐乡市农村文化礼堂首届“我们的村超”足球赛正在荣星足球公园火热进行。

  你能想象吗,一个小村庄竟拥有设施完备的足球场?这里共设有足球运动区、休闲体验区、实践教育区三大功能区域,目前已建成并投用的3片足球场,分别是2片八人制足球场和1片风雨足球场,边上还有一个供球员更衣、休息的足球驿站以及接待游客的球迷之家,二层的小楼里藏着一家名为se7en coffee的咖啡馆,透过咖啡馆的落地玻璃,占地400亩的足球公园一览无余。

  去年,这座足球公园进行了600场足球比赛。“平时我们球场的大门都是开着的,不举行比赛的时候,村民、游客都可以来踢球,期待更多周边居民和外地游客来我们荣星游玩。”徐红说。

  通过足球IP的流量效应,荣星村如何释放出更大的消费能量,带动乡村旅游更进一步发展?围绕着现有的业态和特色,荣星村目前已引进了足球餐厅、文创中心等相关业态,还要增加野米饭、烧烤、非遗体验等项目。希望通过足球IP的流量效应,释放出更大的消费能量,带动乡村旅游进一步发展。

  同时,为了开拓“农旅兴业”这一新的发展道路,荣星村还在火炉浜重点打造“百亩田园”景区,顺应节气种植绿植,形成了多样的旅游资源,也激活了沉睡的乡村资源。2024年,荣星村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6057万元,村级经营性收入172.82万元。

  

  【记者寻访手记】

  初次来到荣星村的人,看着碧波荡漾的火炉浜,一定很难想象10年前的场景。向村里走去,“百亩田园”一望无际,共富花园草木葱茏,足球场上传来阵阵喝彩,摄影基地也在紧锣密鼓建设中。依托“体育+旅游+文创”的融合模式,荣星村将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如今,村民推门见绿、生活便利,游客于此寻得乡愁,荣星村用实践诠释了“守护绿水青山便是守护幸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