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南湖晚报

走进身边的“超级”医生

日期:08-19
字号:
版面:第09版:健康嘉兴       上一篇    下一篇

  

  N主题策划 陆黎阳 傅 昊

  记 者 陆黎阳 朱竞天

  

  2025年8月19日,第八个中国医师节如期而至。

  医师,也许只是一个职业名字,但这份职业的背后,却涌现着无数托举生命的“超级”战士,他们是无影灯下“超冷静”的执刀者;他们是急救室里“超速度”的先锋队员;他们是显微镜下“超精细”的疾病猎人;他们更是病房里“超贴心”的心灵疗愈师……今年的医师节,我们走进身边的6位“超级”医生,触摸那份最纯粹,也最炽热的医者初心。

  

  超级“清醒”医生:莫斌峰

  嘉兴市第一医院 心血管内科副主任

  

  “做手术,一定要记得胆大细心、如履薄冰。”莫斌峰的手术刀永远清醒地在两种力量间平衡,一边是“手术方案上敢出手”的魄力,一边是“手术操作上防失手”的审慎。

  此前,有一位李先生因“无休止室速”前来求医。这是一种易引发猝死的生命风险较高的病症,而针对器质性心脏病相关性室性心动过速进行射频消融,又是所有心律失常中最困难的手术,加上李先生早年发生过心肌梗死,已安装冠状动脉支架,且存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情况,心脏功能较差,手术风险陡增。

  为提升手术成功率,莫斌峰联合心血管内科团队紧急会诊,为李先生完善冠脉造影,做足术前准备,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历经3个多小时精细操作,顺利完成手术。这也是浙北地区首例针对器质性心脏病引发的无休止室速开展的急诊射频消融术。

  “医生要胆大心思,不断学习。”每每遇到有挑战的手术,莫斌峰总会搜集学习大量的中英文相关文献,仔细研读,“尽可能减少并发症,尽可能提高成功率,是我始终的追求。”

  

  超级“指挥”医生:吴建祥

  嘉兴市第二医院 急诊医学科主任

  

  十年外科生涯,十二年重症医学历练,再加上十年急诊一线经验——丰富的履历让吴建祥面对各类临床急救场景时都能从容应对。急诊是危重患者的第一道生死防线,更是分秒必争的“时间战场”。作为核心“指挥”,他一手锻造了一支能独立扛起急危重症救治重任的“急诊铁军”,因为只有团队技术过硬、指挥高效调度,才能最大程度提升救治水平。

  “医生必须扎根临床,带团队,更要以身作则、指明方向。”吴建祥深谙团队建设之道。他不仅构建系统化的理论技术培训,更强调实战锤炼,依托高端模拟设备逼真演练危重病情,让年轻医生在资深带教下直面真实战场。他运筹帷幄,精细布局,将急诊战场按病症细分出重症监护、外科手术、骨科救治、抢救室等专项区域,每区由经验丰富的“战将”负责,带领年轻医生成长。同时,精准调度年轻医生进行多领域轮转,全面磨砺其识别评估与实战能力,锻造全能尖兵。

  作为总指挥,吴建祥统揽全局。协调轮转部署、统筹培训资源,确保救治体系高效运转。“一支全面、年轻、富有战斗力的铁军,是制胜关键。”吴建祥带领团队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拉锯,争抢着一个又一个生命,以无眠长夜,换取了无数患者安稳的明天。

  

  超级“贴心”医生:项生群

  嘉兴市妇幼保健院 产科副主任医师

  

  “项医生好温柔!”“我生产的时候项医生一直指导我,鼓励我,直到宝宝出生才离开,非常让人安心。”许多经项生群接诊的产妇,自发地在某红书上给予项医生“温柔”“耐心”“负责”的好评。

  “我自己经历过生育,特别能体会产妇的无助感和羞耻感。”这份深切的共情,让项生群总能精准捕捉到产妇的情绪,用理解与关怀为她们缓解生产时的痛苦与茫然。“随时去帮助、常常去安慰”是项生群一以贯之的看诊准则。产妇们每次来门诊检查,她总会同步给予专业引导,通过科普帮助产妇建立正确认知与生产信心。“现在网络平台上,常有一些不准确的信息,更需要有专业的医生主动站出来,科学传播系统、正确的知识。”

  在孕妇之间的良好口碑和广泛认可,以及勤勉认真的工作态度,让项生群在今年获评十佳主诊医师。从医19年来,她始终觉得产科是一个充满成就感的领域:“从孕妇初来产检,看着她们腹中的生命一步步成长,到最后亲手迎接新生命降临,那种感觉真的很神奇。”

  

  超级“精微”医生:张建乔

  嘉兴市中医医院 骨伤科副主任兼脊柱病专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我觉得最有成就感和自豪感的事情,还是做微创手术。”张建乔曾先后到北京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上海长征医院、四川大学附属华西医院、陆军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进修学习脊柱外科。从事脊柱外科事业25年以来,他完成3800余例各类脊柱手术,尤其擅长脊柱微创诊疗技术及脊柱矫形手术。

  “过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等病症,手术创伤大,需用钢板固定,术后恢复也慢。如今有了微创技术,只需一个小孔、一个小切口,患者术后两天就能出院,恢复速度大幅提升。”张建乔在脊柱微创领域深耕多年,尤其在微创通道下斜外侧入路腰椎融合术(OLIF)、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侧路、板间入路)、内镜下颈椎Key-hole技术、单侧入路双通道脊柱内镜(UBE)下椎管减压术、Dalta通道内镜下腰椎管减压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术等技术上,积累了丰富经验。

  作为嘉兴市重点科技创新团队(腰椎微创技术研究团队)成员,张建乔希望能够进一步推进脊柱微创技术方面的研究,并计划引入AI技术,为该领域的发展探索更多可能。

  

  超级“钻研”医生:朱有才

  浙江省荣军医院 胸心外科主任、主任医师

  

  “作为临床医生,理应探寻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案,同时深入钻研其发病机理。”这是浙江省荣军医院胸外科主任朱有才的从医体悟。近期,医院作为牵头执笔单位之一,由他主持编写了国际首部恶性心包间皮瘤共识。

  恶性心包间皮瘤是一种起源于心包的恶性肿瘤,由于起病隐匿且局部侵袭性强,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致死率较高。“过去针对这种肿瘤的研究较少,导致大家对它缺乏足够认识。”朱有才解释道。此次发布的专家共识,总结了覆盖中国恶性心包间皮瘤流行病学、诊断、治疗及预后随访的全国专家意见,为恶性心包间皮瘤的临床规范诊疗提供指引,推动诊疗水平迈向同质化、精准化。

  “在编写这部共识的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难题是临床资料相对匮乏。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上,关于这种肿瘤的报道都不多。”朱有才坦言,“针对这类肿瘤的研究尚不充分,其发病机理、病理生理特征及治疗方案等方面,可供参考的资料也很有限。”

  面对这些挑战,编写团队选择群策群力。大家广泛搜集全球范围内的相关资料,从中筛选出具有代表性、循证医学证据较充分的研究成果,再进行总结归纳。整个过程中,大家经过了多轮反复讨论,共识文稿也修改了很多遍,最终才形成了这部共识。

  

  超级“速度”医生:李家志

  浙江新安国际医院 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

  

  “医生要有奉献精神。急诊24小时,我们没有所谓的休息时间。”李家志平常的工作量很大,很难按时下班,平时几乎没有休过年假。夜间突发急诊本就多发,像交通事故、自发性脑出血这类急症,往往来得猝不及防。也正因如此,李家志始终保持着“随叫随到”的习惯。

  不久前的一个深夜,急诊室里就上演过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争夺战。那天,一位70多岁的老人被一辆货车撞伤,不仅头、胸、腹部受伤,骨盆和四肢也多处受损,伤势极为严重,送到医院时生命垂危。CT影像显示,老人颅内出血量极大,且脑内血肿呈不凝固状态;加之老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更是让手术风险大幅攀升。为抢救老人,医院创伤中心立即启动多学科联合救治机制,神经外科、骨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等专家团队迅速集结,由李家志主刀,紧急为老人实施开颅减压手术并清除血肿,最终手术成功完成,将老人从鬼门关拉了回来。“我一直以‘手术只有一次机会’来要求自己,必须尽全力达成目标。就拿颅脑损伤手术来说,止血环节一定要做到彻底,绝不能留有隐患。”见多了夜间急诊室的生死时速,李家志对“生命至上”有了更为深刻的领悟,“生命只有一次,必须始终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